英國路透社4月8日報道,原題:中國出口引擎顯露生機
過去半年來,全球金融危機造成中國珠三角的工廠城支離破碎,但如今有跡象顯示世界工廠開始重新啟動。
對生産中國1/3齣口商品的珠三角來説,衰退尚未過去。但如今看來,至少普遍性社會動蕩的可怕場景越來越不可能出現。當西方恢復對中國廉價産品的需求時,適者生存的法則促使業務蕭條的工廠準備開工。精量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史蒂夫 史密斯説:“總體而言……形勢變得穩定了。”一位歐洲商人表示,他的外包業務仍在快速增長,他的主要供應商沒有一家倒閉,破産的主要是勉強維持的低端企業。
在深圳街頭,年輕工人看上去像往常一樣悠閒。但更深入了解,經濟緊張跡象就變得明顯。上周的某一天,在深圳西郊一個工業區,路邊小吃店生意繁忙。一位女工解釋説,農曆假期過後,“失業越來越嚴重,許多工廠不再提供工作餐”。此時,身著制服的工人從附近工廠擁出,花上4塊錢吃一碗麵條。沒有工人生氣。他們也沒有怪政府或地方當局造成就業形勢嚴峻。不過,他們普遍對工資減少、補貼取消及工作變得沒保障不滿。
調查和數據顯示,全球金融危機所引發的中國外貿的空前收縮可能已經觸底回升。有經濟學家説,房地産和汽車銷售已上揚,電力消耗已停止下滑,銀行貸款大幅增加,“許多主要指數指向經濟復蘇,大多是在國內需求方面。”
香港《南華早報》4月9日文章,原題:悲觀預言家粉碎中國的復蘇希望
下周,預計中國將發佈第一季度經濟數據,但分析家們現在已經在慶祝了。近幾天,預測內地經濟初步復蘇的報告接二連三齣現。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簡單:正如匯豐銀行所稱,“去年11月中國啟動的刺激方案已見效”。但並非所有人都如此樂觀。週二,一家報紙刊登了著名經濟學家諾裏埃爾 魯比尼的文章,可以警醒為什麼所有關於中國今年強勁反彈的預測都是相當草率的。
首先,外需依然疲弱,發達國家初步復蘇無望,中國的出口業將繼續受挫。此外,對工作安全的擔憂,通貨緊縮及股市下跌所導致的財富縮水,都將削弱中國消費者信心,拖累居民消費增長,從而影響到總的經濟增長。旨在讓人們減少存款、刺激消費的醫療改革措施也需要若干年才能夠見效。
其次,房地産價格的下滑,以及公司盈利的暴跌,都將打擊私營部門資本支出。因此,魯比尼對中國經濟不表樂觀。他預測今年中國將經歷硬著陸,增長率將只有5%。(作者湯姆 霍蘭,汪析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