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2月2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採購外交
中國貿易投資促進團昨日抵達歐洲,開啟一次官方組織的採購之旅,這是北京在近幾週發動的全面外交魅力攻勢的一部分,其宗旨是消除保護主義壓力,併為中國投資打通道路。
在為期四天的赴歐採購活動之前,中國高層領導人進行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出訪,包括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兩周前訪問非洲和中東,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拉丁美洲,以及總理溫家寶上月下旬訪問歐洲。
在20國集團4月倫敦峰會舉行前夕,這些外交活動反映了北京越來越大的焦慮,即西方國家的嚴重經濟衰退,將帶來針對中國出口的新壁壘,而且政治層面的緊張也將使中國企業利用大宗商品價格較低的機會購買自然資源資産變得更加困難。
過去四個月來中國創紀錄的貿易盈餘也是一個因素。中國官員擔心,這些盈餘最終將引發外界批評其匯率政策和出口。過去三個月內,中國對世界上每一個重要地區都有貿易盈餘,包括亞洲其他地方、非洲和拉丁美洲。
“對中國來説,最大的噩夢是,一年後,美國和歐洲對中國説,‘把人民幣升值30%,否則我們將開徵30%的關稅’。”一名歐洲外交官在北京表示。
中國赴歐採購團的首站為德國,然後將前往瑞士、西班牙和英國。據新華社報道,該採購團有140名企業高管,預期將簽署總價值達到150億美元的合約。中國官員表示,昨日已同德國企業簽署了100億美元的合約。
中國付諸這些外交努力之際,有跡象顯示,中國正把大宗商品市場的低迷視為獲得天然資源資産的黃金機遇。除了中國鋁業公司計劃對力拓投資195億美元外,北京在近幾週還批准了旨在換取長期石油供應的兩宗大額貸款協議:250億美元給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100億美元給巴西國家石油公司。
中鋁前總經理肖亞慶已調任政府高級職位(國務院副秘書長),據稱他新的工作職責將包括協調中國的自然資源投資。
“如果中國認為,與收購海外能源和礦業企業相比,貸款換石油交易的政治敏感度較低,我不會感到奇怪。”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中國能源問題專家鄧麗嘉表示。 (作者傑夫 代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