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2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家族企業試銷國內市場
他們的企業生産的東西再簡單不過:西方普遍使用的毛刷、馬桶刷和拖把有一大部分都是在這裡生産的。但是從很多方面來看,擁有這家公司的這個家族卻代表著中國夢。作為10年前成立的這家小型製造企業的所有人,他們看到自己的生活水準在逐年改善。在開辦企業前,這家人勉強能夠維持生活。現在,他們的企業成為一個有3層樓的現代化工廠。幾年前在一次貿易博覽會上他們成了沃爾瑪超市的眾多中國供應商之一。但是隨著全球陷入低迷,這家小企業卻得不到維持生存所需要的資金。最壞的結果是訂單減少和信貸危機將使這個家族企業倒閉,失去一切。這不是個別現象,中國國家發改委估計2008年上半年有超過67000家中小型企業倒閉。
中小型企業每年的出口超過中國出口的68%,新的就業機會中有75%是由中小型企業創造的。人們很容易只看到中小型企業的直接經濟影響。同時,它們也佔據中國65%的專利,這表明它們在中國開始強調低成本製造業的創新之際處於關鍵地位。
中小型企業面臨的困難會産生明顯的負面經濟影響,這些公司的所有者現在正在尋求來自北京的幫助,以便繼續保持著他們的夢想。北京對於中小型企業的需求並不是無動於衷。
去年12月底,工信部宣佈説,中小型企業的貸款預計在2009年時會達到1460億美元,政府正在引進減稅政策和其他激勵政策,希望這些舉措有助於中小型企業融資,獲得繼續運營和擴張所需要的資金。除此之外,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在1月份啟動了一個30億元人民幣的“創業投資基金”,努力為需要資金的中小型企業創造更多的機會。但是提供融資服務還不是中國支援中小型企業的唯一支援機制。北京出臺的附加稅政策毫無疑問會對很多企業主産生重大的影響。
去年的傷痛給這家企業帶來的一個重大教訓是企業對北美的依賴性太大。為了生存,它需開發出産品並在國內建立分銷渠道。在這一點上,它與中國其他成千上萬的中小型企業一樣,今天重新轉向國內市場,更加認真思考産品開發,滿足國內的需求。(作者肖伯特,陳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