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週刊》2月7日文章,原題:為了守護“中國夢”
每個人都熟悉“美國夢”:努力工作,勤奮學習,然後你就會上升。中國也有自己的夢想版本,而且自漢代文官考試以來望子成龍的父母和成材心切的子女就一直追求這一夢想。同“美國夢”一樣,“中國夢”也信仰努力工作,但是中國人對於教育價值的信仰可能更大,因為教育可以使年輕人脫離貧困,讓自己的家庭過上更好的生活。自鄧小平讓中國實行開放政策以來,“中國夢”還具有了特別的吸引力。
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的減緩,千百萬年輕人面臨著僅僅高學位可能並不夠的現實。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統計,2008年中國有150萬名大學生仍未找到工作。而在突然之間,“中國夢”似乎遭遇了威脅,北京對此感到憂慮。
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北京會擔憂這麼多人找不到工作。雖然中國的大學生僅僅佔中國工人總數的6%,但是,他們的象徵價值是巨大的。“今天的學生承載著兩代人的期望。”廣州一位心理學教授魏志中(音)説。如果學生和他們的父母們失去信心,那麼恐懼可能會把憤世嫉俗的心態散播到社會上。
因此,政府已經開始努力確保普通中國人不要放棄本國的民族精神。新舉措要求中國軍隊加倍接收大學培訓人員,增加學院科研以創造更多研究生崗位,並通過免收大學學費努力吸引更多人到貧困省份任教。最重要的是北京的四萬億人民幣經濟刺激方案,其中大部分款項都將投入到國有公司中,建設鐵路、電纜及其他基礎設施。此方案的目標是在今年創造近900萬個新工作崗位。雖然這並非僅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但中國50萬工程畢業生可以為此感到寬慰。
今年夏天將有610萬本科生畢業,他們的父母同樣希望這樣的措施對自己的孩子有用。自大學入學考試于1978年重新開放以來,中國的父母們就犧牲掉了他們鉅額的積蓄和時間,把它們花費到了學費和家庭教師上,以確保自己的孩子能夠拿到大學學位。而現在,許多人害怕無法收回自己的投入,害怕他們的孩子無力為自己養老。
中國的求職學生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前就已經面臨嚴峻的形勢了。大學入學人數在過去四年間翻了一番。現在,即使是最優秀的學生也在為了能夠在二線城市找到工作而奮力一搏。而那些比較走運找到了工作的學生則不得不拿一份比以前低很多的薪水。學習管理的學生田少元(音)説:“工資已降到了每月1000元以下。”問題並不僅僅在於金融危機。“這一代父母沒有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因此,他們想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實現自己的夢想。”魏志中(音)説。而對於年輕人來説,“一旦他們有機會離開農村,他們就再不想回來……如果回來了,他們就會感到自己沒有價值。”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官員正在努力向學生保證仍有機會,鼓勵他們考慮不太顯赫但卻穩定的工作。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祁金利(音)説,去年該校選擇國有公司的學生增加了10個百分點。
如果政府能夠保持創造就業的努力,它就有可能守衛住“中國夢”。中國領導人正在正確的方向上採取眾多舉措,除了經濟刺激方案外,地方政府還增加了學生招聘會,並組織學生進行實習。不過,中國“快速致富”的日子可能已經結束了。未來的畢業生將參與到一個複雜的白領工作市場中。不管怎樣,他們仍然可以過上比自己的父輩更好的生活,並能夠在他們年老的時候照顧他們。不過,待遇豐厚的年代過去了,中國領導人應該幫助大學畢業生相應地調整自己的目標水準。 (作者瑪麗-亨諾克。唐湘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