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亞洲時報:法國應回歸戴高樂的“永恒中國”

時間:2009-01-09 14:50   來源:環球時報

  香港亞洲時報線上1月8日文章,原題:回歸戴高樂的“永恒中國”

  我們將在1月27日迎來法國與中國建交45週年。從一個法國人的視角來看,法國完全承認北京政府從根本上説是法國偉大政治家戴高樂一人的決定。在上世紀60年代的地緣政治背景下,戴高樂對中國的判斷富有遠見,完美展示了他將基本歷史趨勢與更轟動但無關緊要的事件區分開來的能力。

  戴高樂任命第一任駐華大使時,中國不僅在與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進行意識形態鬥爭,而且也與印度和蘇聯這兩大鄰國發生爭執。在上世紀60年代,孤立於國際的中國還面臨著巨大的內部危機。正是在這種悲觀的環境下,戴高樂展示了他的果敢。1964年,他在愛麗舍宮的新聞發佈會上解釋了他承認北京的決定。戴高樂提到他對中國的基本看法,即中國根本上是一種文明,一種“十分獨特、十分深厚的文明”。

  當把中國稱為一種文明時,戴高樂超越了通常的地緣政治考慮,著眼于更基本的現實。戴高樂想要法國政府與另一個外國政府合作,更重要的是,他想要法國與一個更永久的中國文明合作。戴高樂如此關注永恒觀念,以致他講到一個“永恒中國”。戴高樂提醒他的觀眾注意中國過去100年來邁向現代化的痛苦調整,以及西方野心和主宰對中國人施加的屈辱。這種西方現代性與中國傳統的碰撞解釋了為什麼中國致力於物質發展:避免重蹈外國干涉或入侵命運的覆轍。它的合法性取決於它能夠鞏固中國主權和維護國家統一。

  戴高樂的遠見和果敢使中法關係走上特殊的道路。今天,這種關係必須有助於加強中歐合作,這是全球治理更平衡的先決條件。令人遺憾的是,北京和巴黎卻以一場不必要的爭吵結束2008年,但這種緊張關係將不會持久,它與兩國之間相互尊重和友誼的傳統相悖。

  當現任法國總統言行未能秉承戴高樂的精神時,外界不應對中國的反應感到意外。中國對巴黎的失望與其對中法關係的合理期待相一致,中國社會無法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愚蠢和挑釁動作無動於衷。如果巴黎執意削弱數十年累積起來的信任資本,那它就犯了戰略錯誤,現在應該回到與真正的特殊友誼相一致的政策和行動上來。

  在這個動蕩不寧的世界,如果説法中在從聯合國到金融市場、從實驗室到大學等領域都是建設性力量,那麼它們的合作將不可或缺。法國、歐洲乃至中國的領導人必須再次反思戴高樂做出的承認中國的決定。這是把中國視為一種活的文明和21世紀一個全球均勢構造者的邀約。戴高樂主義在日益變遷和嘩眾取寵的今天仍然具有意義。 (作者為法國中歐問題專家高大偉,汪析譯)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