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週刊網站23日播發文章説,面對經濟急劇下滑的威脅,中國政府作出了較快的反應。政府的措施可以幫助中國經濟免受全球衰退的最壞影響。
這篇題為《中國怎樣挺過金融風暴影響?》文章説:當全球金融風暴一年前開始醞釀的時候,中國似乎是一個配備了足夠雨衣的國家。而如今事實表明,這些雨衣似乎有不少漏洞。隨著全球衰退的可能性增大,這個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大國看起來也難以避免顯著的經濟減速。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下滑的原因非常明顯。面對金融風暴 中國應先“拯救自己”。
過去25年來中國的經濟轉型引領了一股巨大的全球化浪潮,在此期間,中國大陸原先弱小和孤立的經濟日益強大,並且深深融入了全球貿易體系中──這也使其更加暴露于美國等大貿易夥伴的經濟週期當中。美林公司經濟學家邦德説:“闖禍的正是日益放緩的全球經濟。”他列出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佔到中國GDP43%的製造業嚴重依賴對西方的出口。
中國的出口當中有40%是針對美國和歐洲,而鋻於這兩個地方有可能陷入深度衰退,經濟學家對中國的貿易前景也開始擔憂。邦德預計,中國的出口增速將從今年的21%降到明年的10%。對於轉速飛快的中國大陸來説,這是個可怕的下滑。
出口的下滑將對中國的一些製造業中心城市造成嚴重的影響,這種痛苦已經在顯現。中國的製造企業面對衰退格外脆弱,原因是勞動力和産品成本都在增加,而且更主要的是,中國的繁榮導致其工廠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在週期衰退時全球需求所能支撐的程度。輕度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還會因全球的信貸危機而變得更糟。
隨著全球經濟面臨進一步放緩的趨勢,製造企業面臨的壓力也勢必會增加。一些公司甚至已完全放棄了出口業務。
然而,也不能完全寄希望於國內消費者。一些經濟學家曾經認為,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可以幫助填補美國消費力減弱造成的缺口。但是,儘管中國人的消費支出呈相對穩定增長───消費品的零售額9月份增長了23%───僅佔GDP40%(工業化國家可佔到65%)的家庭消費仍不足以維持中國的高增速。
面對經濟急劇下滑的威脅,中國政府作出了較快的反應。政府的措施可以幫助中國經濟免受全球衰退的最壞影響。的確也有經濟學家説,中國在目前的經濟衰退形勢下應該能維持一個相對較好的局面。美林公司預計,中國2009年仍能佔到全球GDP增長的40%。
但即使仍以兩位數增長,單憑中國經濟也不足以維持全球經濟的增長。中國只佔全球GDP的6%;而美國佔到了28%。瑞士銀行的經濟學家王濤(音)説:"中國的力量能起到一定幫助,但還不足以拯救世界。"中國只可能幸運地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