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15日文章,原題《面對金融海嘯,中庸之道成中國避險法寶》
儘管西方國家一直對中國人奉行的“中庸之道”頗有詬病,但在此次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中,恰恰是中國這一古老哲學才使中國得以安身置外,並反過來擔負起全球金融市場“救世軍”的眾望。
金融業人士分析指出,雖然西方現代金融市場投資理念較中國更為成熟,但由於此次金融風暴揭露出金融企業及個人為使自身效益最大化,喪失約束的激進做法,將受到徹底顛覆。毫不懷疑,在美國五大投行消失或轉型為商業銀行,以及歐美政府出面持有主要銀行的股權後,全球的投資活動將重新定義。
“美國財長保爾森還批評中國人愛儲蓄,消費太少…現在,卻是中國人用強大的儲備,幫助美國平息這場金融動蕩。”提供金融顧問及服務的香港禦風而行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李永權笑稱,“中國人積極為明天存錢,而美國人花錢就像明天不存在一樣。”
中國人愛儲蓄,不喜歡提前消費,父債子還,無穩定收入保障時絕不出手買房買車…這些被譽為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每一處細節都能成為有效規避這場風暴的論據。而中國所信奉“中庸”哲學——即不保守也不激進,也可詮釋為中國監管層穩步推進中國金融改革,又沒有冒然突進的指導方針。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就曾提到,父債子還的傳統,讓中國人不會像美國人一樣,在房地産價格下滑時輕易選擇拍拍屁股走人。比如香港人在亞洲金融危機時,寧願拉長還款期限,也會堅持償還銀行債務。“中國人的傳統美德,現在又在幫助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他認真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