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芝加哥太陽時報:08奧運的意義甚至超過尼克松訪華

時間:2008-08-26 14:21   來源:中國網

  美國《芝加哥太陽時報》8月24日文章:中國的勝利 作者:羅傑艾伯特(Roger Ebert)

  在這篇文章的開頭,我首先要坦白我的無知。在北京奧運之前,我對中國的看法都是及其狹窄和困惑的。我的感覺僅僅來自於看過的許多中國電影。許多都是中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影片,如《大紅燈籠高高挂》,還有一些傳記性電影,如《末代皇帝》,還包括如《菊豆》和《秋菊打官司》在內的現實社會題材影片。但它們所描繪的,僅是中國的冰山一角。這些電影代表了過去一代人的思想,我還觀看過許多北京和上海的摩天大樓照片,同樣的也為中國貧困地區的景象所深深打動。

  我當時很確信,肯定還有許多人都像這樣生活在貧困之中。但在這幾十年中,又有哪個中國人不是被西方世界想像成極度貧困、艱難的呢?我收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北京奧運轉播,真正吸引我的,卻是熒幕之外所捕捉到的東西。我看到了對長城和故宮的眺望,我還看到了普通中國人的生活,他們和我們有如此多的相同點:戴著棒球帽,穿著T恤,高興地拿著相機到處拍照。在看如馬拉松這類會經過北京城區的比賽的空中遠景時,我突然有了很想去北京的念頭。離中國大陸最近的一次,也只是到了香港。不知怎的,對於中國大陸,我産生了從未有過的強烈願望,希望能去看看。

  顯而易見地是,中國為2008奧運提供了優秀的組織與支援。對外國遊客的歡迎是那麼的誠摯。中國將它最好的一面展現給世界。不過我覺得,這次奧運可以看成中國展開胸懷,與世界相融合的過程。儘管之間還有很多問題尚待解決,還在爭論。但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中國的變化與改革。有誰能否認,現在的中國比起幾十年以前更發達、更現代化?北京奧運就是中國的一張名片,一場盡情展示的大派對。中國在告訴我們:我們生活在這裡,我們為自己的發展、進步驕傲,我們歡迎你的到來。

  我確信,此次奧運會的偉大意義,甚至超過了尼克松那場極具勇氣的訪華決定,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捩點。有些我們認為是中國刻意修築起來隱瞞事實的“高墻”,其實都是西方人自己臆想的産物。我腦海中的景象,以及我那極其有限的眼界,可能代表了大部分西方人對中國的看法,更有可能的是。我對中國的知識還遠遠多過他們。

  最為關鍵的是,中國已經來到我們面前。一旦將開放的大門敞開,它就不會輕易地再關上。我們在談論“文化交流”,那些最富意義的文化交流都僅僅是自發性的嗎?我們學習《孫子兵法》,中國人喜歡上了籃球。流行音樂將各地的年輕人聯繫在一起。而作為西方文化的古典音樂在中國相當的流行。朗朗表演了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而他第一次聽見這首曲子,是在美國動畫《貓和老鼠》裏。可以説這部動畫開啟了他對西方音樂的追求。1999年朗朗17歲時,他帶領著芝加哥拉維尼亞交響樂團,完成了在美國的首演。朗朗的成功,就是發生在你面前的一場生動的文化交流。

  在上世紀60年代末,我曾被《紐約時報》派往蒙特利爾,去做一期有關中國雜技團的報道,表演的下一站就是紐約。那些不可思議的演出令人難忘。我依然記得對中國雜技團負責人的採訪:氣氛很緊張,也不是那麼友好。我拿不準該怎麼問,那位負責人也拿不準該怎麼答。當時我們之間是在相互害怕嗎?

  這種氣氛在那個年代風靡了很長的時間,不過現在都已不復存在。我採訪過張藝謀、陳凱歌、陳衝、鞏俐等明星。他們和我説話的方式,與我在採訪任何一個英國、義大利、日本明星時別無二致。我知道因為我的無知,這樣説可能有些大驚小怪,但這次北京奧運同樣讓我感受到:我能很容易地了解、接觸一個普通的中國。

  是的,儘管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爭議、批評,但“人無完人”,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都不可能盡善盡美。這次奧運的成功舉辦是屬於中國的勝利。我所説的不是在金牌數量上,也不是政治上的,我讚賞的是屬於全世界的榮光。在我們對這個國度做出了更深、更多、更複雜的了解之後,我們會説:中國,你做的太棒了!(作者為美國著名影評人,是惟一獲得過普利策獎的影評家。)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