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北京“書蟲” 一個説不清是什麼的地方

時間:2008-06-16 16:01   來源:青年參考

  年輕人總在找一個消磨時間的好去處,可以與朋友聚會,享用價格實惠的美食,還能欣賞音樂或是學到新玩意兒。據我所知,北京只有一個真正高雅的好地方,能滿足講中英兩種語言的人群的上述要求。這個地方就是北京的“書蟲”(bookworm)——一個你説不清楚是餐廳還是咖啡店還是圖書館的地方。

  如果你已厭倦在烏煙瘴氣的KTV裏閒逛,聽口水歌;厭倦了在酒吧裏調情,最終還得蹲在有異味的廁所裏方便,那麼是時候換個更明智、更高雅、更浪漫的地方了。在北京“書蟲”,你可以安靜地聆聽知名探險家講述騎駱駝穿越羅布泊的曆險故事;或是與獲獎記者探討他們獲得成功的方法。如果你性格外向喜愛社交,你甚至可以用這裡的鋼琴彈上一曲,説上一些敬酒詞;如果你生性內斂羞澀,那麼你也可以在青年詩人朗誦散文時輕輕為他們鼓掌。這裡的咖啡醇香,食物可口,酒水充足。

  但在這家奇特卻散發著知性魅力的店裏,最好的莫過於聚集在這裡的人——不同年齡的人聚集在北京“書蟲”裏思考、做夢、開闊思緒。而這一切都歸功於“書蟲”的主人:英國人亞歷山德拉皮爾森的一雙慧眼。“我來北京已超過15年了,起初來這兒是為了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但我自己不過是個音樂業餘愛好者。”亞歷山德拉謙虛地説,“中國對我來説並不陌生,我父母曾在英國駐華使館工作,所以上世紀80年代我就生活在這裡,直到90年代初才回國。大概在5年前,我在北京開了這家‘書蟲’。最近我和父母一起開設了另外兩家分店,一家在成都,另外一家在蘇州。”

  “書蟲”位於北京三里屯一座大廈的第二層,有3個大房間,總共360平方米。每天的營業時間從早上9點至淩晨兩點。圖書館會員費半年200元,一年300元。這裡被擺滿了書:有捐贈來的書,有剛出版的新書,也有來做過講座的作者簽過名的書。會員們每週還會接到一份日程表,通知講座和活動的時間。

  輕音樂伴著濃濃的咖啡香氣,慢慢流淌過每間屋子。吧臺提供各式的咖啡、酒精飲料和軟飲料,人們可以圍坐在這裡,或是坐在小桌子旁聊天、閱讀或是享用美食。顧客可以訂制一份功能表或是從標有固定價格的功能表中,挑選自己想吃的。其中的菜品種類豐富,都是經過精心搭配的西式美食,功能表的每部分都被很“聰明”地起了個和文學有關的名字。

  但用“聰明”來形容像亞歷山德拉這樣的女士並不合適,就像不能用“咖啡館”或“圖書館”來描述她擁有和經營的“書蟲”一樣。她遠遠超越了一個愛好古典音樂的幹練女商人的身份,她用自己的力量支援著中英兩國的作家、讀者和藝術家。“書蟲”是一個沙龍,是一個資訊中心,它連接著那些在輕鬆謙遜的氛圍下,滿懷愉悅地聆聽其他知識分子與優秀作家闡釋思想的在華工作外國人和會説英語的中國人。

  中國正經歷著與英國工業革命時期類似(但節奏更快)的陣痛——工業化,城市人口因大量農民向城市移民而日漸膨脹,同時這也帶來了移民文化。“書蟲”為那些具有創造力的人提供了一個避難所,同時也為作家、音樂家和文學青年提供了一個資訊中心。“這裡充滿了樂趣,我熱愛北京的活力。”亞歷山德拉説,“北京已承載了重任,它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國際大都市。”

  同時,北京還是一個迅速變化的城市,這樣的節奏和變化似乎並沒有擾亂亞歷山德拉的生活——她會講中文,是一個“中國通”。“當然,在某些方面事情確實變複雜了——由於稅法總是在變,我請了律師和會計。但從另外的角度看,事情還是變得更好了,因為它們更系統化了。你在這個系統中工作,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而且現在一切都是那麼豐富而多樣,無論是可以選擇的食物還是來這裡的外國人。”(作者:〔美〕Valerie Sartor 編譯:殷楠)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