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國際先驅論壇報:如果不説中文就不了解現實

時間:2008-03-31 13:09   來源:青年參考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如果不説中文,就不了解現實”(作者 Tini Tran/編譯 朱慶和)

  當何景賢1957年在臺灣與人合辦中文語言學校時,他惟一的學生只是少數幾名西方傳教士。50年後,情況大不一樣了。何的學校教室裏如今坐滿了人,他們都渴望學習他們眼中的下一門全球性語言:漢語。

  正在崛起為經濟大國的中國或許是21世紀惟一能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國家。對於新一代的學生、商人乃至藝術家來説,如今的機遇之地是在東方而不是西方。

  許多人受到這種機遇的吸引,他們尋找種種辦法來給自己在中國的行動導航,那裏的工作環境經常像美國西部一般混亂無序。

  對學習漢語的熱情高漲就表明瞭這股潮流。全世界有大約4000萬人在學習普通話。2006年到中國學普通話的外國人接近10萬人,這是5年前人數的兩倍多。何景賢説:“在我們那個年代,美國是追逐人生夢想的第一選擇。”他創辦的臺北語文學院如今擁有16個分部、2400名學生,其中9個分部是在中國大陸。現在的這一代人“認為他們的將來是在中國。為什麼大老遠跑到美國去?我的朋友都鼓勵子女來中國。”

   暢銷書《10億消費者》的作者麥健陸(James McGregor)説,“中央王國的崛起顯然類似於於上世紀的美國,當時的美國吸引了全世界的人”。這位前《華爾街日報》記者如今在北京經營一家商務諮詢公司,他給那些打算去中國的人的忠告是:要頭腦開放、有冒險精神以及要見怪不怪。
 
  其他的關鍵是什麼?紮實的中文技能。他説:“如果想成為企業家,就有必要扎進文化之中。任何想今後到中國經商的20歲美國人,如果不想學普通話就什麼也不要想。”

  36歲的企業家約瑟夫格林早在10年前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在1997年拿到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首次到臺灣學習漢語。這名來自休斯頓的美國人在飛快地説著漢語時,已察覺不到南方人拖長調子的那種濃重口音了。格林説自己很幸運,他專心學中文時,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在哪兒呢”。現在他的朋友和家人都説他有遠見。格林認為,中文“不會超過英語,但講中文的人很多,它有機會像英語一樣融入主流”。他如今在臺灣大學進修高級漢語。“連得克薩斯州的普通人都在説‘哇!就是它了,我得學中文。’”

  對中文的興趣沒有其他地方能比得上亞洲國家了,中國的迅速上升改變了其鄰國所考慮的優先事務。據不久前蓋洛普諮詢公司在13個亞洲國家進行的調查,約40%的受訪者表示,中國將在今後50年取代美國成為第一超級大國。

  到中國學習語言最多的5個國家中有4個是在亞洲——分別是韓國、日本、印度尼西亞和越南。排在第三位的美國是其中惟一的西方國家。在臺灣地區,過去10年來學漢語的留學生人數增加一倍,達到了1.1萬人左右,其中約60%是亞洲人。大多數來自日本和韓國,來自東南亞的留學生也在增長。剩下的主要來自美國和歐洲。

  對漢語的需求大部分來自商界,這給像臺北語文學院這樣的中文語言學校帶來了繁榮。27歲的川內健太郎是臺北語文學院的一名學生,他説:“中國大陸的強大改變了一切。”他的僱主出錢讓他和其他10多位同事全時學習漢語,“我們公司需要我學中文。”

  但是,如果只學語言而不去了解中國文化及其獨特的商業風格,那也成不了大事——這也是亞當索比斯基主動去感受文化的原因。30歲的他自稱是“來自明尼蘇達州的農家男孩”,2004年他到中國東北城市大連為一家美國貿易公司開設辦事處。
  
  他嘗試著像當地商人一樣談話和穿衣。他在週末接到商務電話,發現在中國生活與做生意幾乎沒什麼界限。他還嘗試喝白酒,直到開始傷害到健康。他説:“剛開始喝時,我想自己必須這樣。不然會冒犯他們。但最重要的是健康。”索比斯基説,他最終發現生意成功的關鍵是發展個人關係。“如果你用語言技能去發展關係,你最終會得到幫助。哪天你遇到麻煩了,你就可以找你的朋友,那些有關係的人會幫你。”

  去年12月,中文流利的索比斯基在年度語言競賽中獲得了第一名。他説懂中文能給做生意奠定好的基礎,使關係變得人情味。他説:“大多數身在中國的外國人對那裏的現實一無所知。如果不會説中文,他們就無從發現真正的現實。”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