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華郵報:中國新一代精英繼承人接受傳統價值觀教育

時間:2007-12-28 11:06   來源:中國網

31歲的羅裕(音)參加了為富裕企業家子女創辦的課程。他説:“這所學校的出現,部分是由於獨生子女綜合症。在小皇帝小公主視線內,生來就有了一切,”

  31歲的羅裕(音)參加了為富裕企業家子女創辦的課程。他説:“這所學校的出現,部分是由於獨生子女綜合症。在小皇帝小公主視線內,生來就有了一切,”

  美國《華盛頓郵報》2007年12月25日文章:中國新一代精英繼承人接受傳統價值觀教育(作者:莫琳范/Maureen Fan)

  在租來的省委黨校教室裏,一位忙碌的新任哲學教授正給15位衣冠整潔的成年學生授課。他傳授這樣的資訊:要擁有精神力量。在學術圈日趨炙手可熱的浙江大學教授張英航説:“在中國如果你只是很有錢,人們不會尊重你。你還得有禮貌、要善於溝通還要有高尚的道德。這是富家子女所缺乏的。”

  今天是“家業長青”學校的開學日,這是為富裕企業家子女,特別是那些將要繼承家族企業的孩子開設的為期一週的課程。其中包括標準的管理策略課程,還要用西方的教學方式給年輕一代灌輸傳統中國價值觀。換句話説,生活中有比賺錢更重要的。

  “學校的存在,部分由於獨生子女綜合症,在小皇帝小公主視線內,他們生來就有了一切,”31歲的羅裕説,這位慈溪家業長青學校的畢業生,運營著他父親的工廠,外銷閥門、泵和齒輪箱到美國,每年銷售額達5000萬美元。

  曾被嘲弄瞧不起的企業家現在成了中國精英一族。許多人在通往財富之路時忽略了教育子女,告訴他們什麼才是正確的做人處事方式。現在他們要確信下一代有能力接班,類似家業長青的課程越來越受歡迎。和許多新富一樣,家業長青學生的父母努力工作,靠朋友圈兒和親戚們做生意。他們也沾了過去二十年改變中國的改革開放的光。他們的子女受過良好教育但卻不能吃苦。這些孩子揮霍金錢,從國外學習歸來後都有著奇怪的觀念,比如和外界的聯繫方式。這個課堂上半數的學生都有留學經歷,一位女士從7歲就開始在國內外來回穿梭,她只能聽懂部分課程的內容。

  “企業家引領社會走向,如果這個群體不能理解中國文化,這對社會是非常不利的,”張教授説,“人們越來越不幸福,儘管他們的金錢越來越多。”

  家業長青的創始人本身就是一位企業家,他親身體驗到這種現狀。

  茅理翔在中國各地講述他自己的成功故事,他經常遇到哭泣的父母訴説不知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一個來自安徽的孩子不想學習,浙江省的一個孩子只想要最好的衣服和最快的跑車。其他孩子就是對繼承家業不感興趣,儘管為了使自家人控制企業,大部分私企都這麼做。

  “行為不端的孩子並不佔多數,但是他們的影響是巨大的而且給富裕階層帶來了壞形象,” 67歲的茅理翔説,以前他只是一名貧窮的民辦老師,僅有高中學歷。現在是著名的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主席,這是家資産1.78億美元的企業。

  茅理翔靠賣點火槍發財後,把他的第一家公司交給女兒,廚具公司給了兒子。現在他的重點就是學校,他希望以此擴大教育企業家父母和他們兒女的機會。

  浙江大學經濟學教授陳淩説:“血濃于水。許多中國人都希望他們的家産能夠通過子女來傳承。每個企業家都有這樣的夢想,”他為家族企業提供培訓課程。

  羅裕就沒有實現家裏的夢想。他的父母1988年以30人起家創辦慈溪惠利電機公司。該公司現在擁有1100名僱員,年收入達5000萬美元。

  “我大學畢業後有許多自己的好點子。我非常有遠見,”羅説,他現在是這家公司的總經理,“1996年,我發現慈溪沒有一家好的花店,1997年,沒有一家網吧,1999年,沒有咖啡屋。所有這些都很有潛力,但我父親不同意我投資這些。”

  羅漸漸的體察到了父親的做出犧牲並理解了家族企業的重要性。“為什麼我們要放棄那些我們通過辛苦努力得來的,給其他貧窮的還並不是這家族的人?”這位家業長青畢業生問到。

  張教授7年前還不能在浙江大學招夠研究生,現在通過家業長青的課程他獲得了知名度。

  過去一年,他告訴學生比爾蓋茨在中學就讀過中國古代經典。大學時,蓋茨拒絕為公司事務和學業犧牲休息時間。“你們該道法自然……,不要太實用主義。”

  學生們並不總是同意。“我覺得做生意,實用主義和注重結果還是必需的,”23歲的阮生亮(音)經營著廣東一家鞋廠。“當然要與人為善,滿足他們的需求,可一個商人也要拿回他應該得到的。”

  當老一代中國人在努力傳授子女商戰經驗時,教育有時卻以反方向起作用。許多年輕人在教育他們的父母,比如和同齡人的網路交往和依靠家庭關係一樣有效。

  26歲的董銘是他父親創辦的金屬鑄造廠的副經理,這是家位於嵊州的400人大廠。他父親的社交圈子就是在餐桌,董則在網上聊天或者去卡拉OK和茶室跟30多位朋友聚會,他們都是富裕企業家的子女。

  “我父親的社交圈受限于他的小學教育,主要都是客戶、政府官員和他的企業家朋友。只要他和官員或客戶吃飯,他就要我一塊去。這是很重要,但我也要建立自己的社交網路。我和媒體、學者交友,和我同齡的年輕人交友。你能從他們那裏獲取新思路。”董説。

  董也承認他父親方式的重要性,金錢也不是萬能的。

  “對於已經擁有足夠金錢的人來説,1000萬或者1億美元並不能造成太多區別。我們能買更多奢侈品,但實際上我們沒法全享用他們。一個開著寶馬的人如果仍隨地吐痰,人們還是鄙視他。所以説錢不是最重要的。”董説,“我父親讓我們廠在我們這裡成了最紅火的企業,可我希望讓它在這個行業更有影響力,更受尊敬。”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