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環境】亞洲時報:中國將投入數千億元人民幣清理河流

時間:2007-11-27 10:41   來源:中國網

  《亞洲時報》2007年11月20日文章:中國為水污染付出沉重代價

  為緩解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中國政府計劃在未來幾年裏投入數千億元人民幣對主要河流進行清理,防治這些重點河流的水污染。

  中國又是世界第一大水資源消費國,但中國的每人平均水資源只有全球平均水準的四分之一。據估計,中國600多個城市大約三分之二都有缺水的問題,其中100多個城市屬於“嚴重”缺水。

  由於工業污染導致水質下降,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惡化。在今年10月召開的“第三屆環境與發展中國論壇”上,中國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王金南透露,中國將投入2565億元人民幣(約合342億美元)加大對海河、淮河、遼河、黃河中上游等11個流域的水污染防治。

  王金南介紹説,重點防治流域涉及中國23個省、市、自治區,總面積約275萬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8128.7億立方米,總人口約7.88億。重點治理工程被確定三類,分別為工業污染治理工程、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和區域污染防治工程。如果再考慮到治理工程的正常運作和維護所需的費用,這11條河流的水污染治理資金總需求將高達4000到4500億元,他説。

  2006年,中國政府制定的水污染治理預算約佔全年GDP總值(20萬億元)的2%。根據中國國務院印發的一份白皮書顯示,從1996到2004年,中國在污染控制方面的投入累計9520億元,僅佔同期GDP總量的1%。

  水污染防治對於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而言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黃河、淮河流域一帶的省份地區,由於當地經濟落後,所以控制污染將會給地方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

  而較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所面臨的問題則是,如何協調環境品質和經濟增長的關係。在個別地方,一味追求GDP的快速增長已經成為了環境污染的思想源頭。例如,2005年東北松花江流域一家化學工廠發生爆炸,結果受到有毒化學物質污染的河水綿延數千公里。今年6月,江蘇省的太湖出現了大面積的藍藻爆發,致使數百萬人的日常飲用水受到了污染。

  中國要為現代化建設以及治理水環境付出何種代價,這是社會公眾和政府官員們一直辯論和急待解決的問題。

  “如果不治理河流污染,下游老百姓會不滿意;如果治理,企業主可能會不滿意”,《三聯生活週刊》引述浙江省溫州平陽縣的副縣長陳景寶的話説道,“兩者選其一,我們只能選擇後者。因為老百姓不滿的話我們沒底氣,企業主鬧事的話我們底氣足,你污染就要付出代價。”

  平陽縣轄下的水頭鎮被譽為中國的“皮都”。在這塊36.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擠滿了10萬人口,其中3萬人主要從事皮革業,這裡約有1200家小型皮革廠。由於制皮工序中大量使用了硫化物、石灰等致癌物質,而且小型工廠都沒有污染控制措施,因此對當地的水質和空氣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污染,以至於居住在下游的村民們開始四處陳情、要求當地政府立即採取措施。

  在多年的拖遝和不作為之後,公眾壓力終於迫使平陽縣政府開始嚴肅處理污染治理問題。政府將全鎮3300多個用於皮革染色加工的轉鼓減少到了500個,把1200多家皮革加工廠整改重組成了 39個大型的工廠。由於縮減皮革加工業的規模將使縣財政收入減少1.5億元,同時還讓許多皮革廠老闆放棄了自己賴以維生的生意,增加了失業人口,因此縣政府目前正積極鼓勵當地發展其他一些不污染環境的高附加值産業。

  在太湖爆發藍藻的3個月後,江蘇省強制關閉了蘇州、無錫和常州市附近的1000多家化學工廠。宜興市位於太湖邊的周鐵鎮是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工基地。全鎮150多家小型化工廠將近2/3都被下令關閉,涉及的總資産將近500萬元。

  “關閉這些工廠後,我們的GDP總量從宜興市的第3位下降到第6位,但是抱怨環境污染的人也少了許多”,周鐵鎮黨委書記吳錫軍説道。

  位於西北部的青海省是一個相對落後的省份,農業和畜牧業是主要經濟支柱。該省最近下令禁止在青海湖周圍進行土木工程。青海湖被當地的西藏人民奉為聖湖,雖然沒有受到工業污染,但是旅遊業所製造的垃圾和廢水仍然對青海湖的水質造成了影響。

  去年青海湖共接待了89萬多名遊客,而今年的遊客人數還將突破100萬人。許多酒店和餐館把未經過處理的垃圾直接排入湖水中,而遊客普遍缺乏環保意識,隨地亂扔垃圾,這些問題都給青海湖及周邊地區造成了污染。

  北京某公共環境研究所的研究員馬軍(音)説,“環境危機制約了地方政府,讓他們無法追求有利於維護生態和社會穩定的經濟增長。”

  不同地區的地級政府之所以在防治河流污染方面共同合作,是因為一條河流往往影響到幾個地方行政區。根據江蘇省近日出臺的新規定,如果太湖下游的水質下降,太湖上游的城市必須給予下游地區賠償。

  另外,江蘇省還和鄰近的山東、安徽、浙江等省份簽訂了共同防治河流污染問題的協議。按照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如果上游地區發生了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下游地區有權要求責任地區關閉污染源企業並向責任地區提出生態補償要求。

  到目前為止,許多污染河流的企業已被關閉。有關政府部門正在就如何加強河流污染保護法諮詢公眾的意見。有人説,現行的相關污染處罰力度過輕,基本上起不了遏製作用。除了建議加大處罰力度,還有民眾呼籲對屢教不改的污染企業處以每日罰金,直到這些企業停止排污為止。

  另外還有不少群眾強烈要求把環境保護成果納入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標準。目前考核地方政府表現的主要標準是地方GDP的增長速度,環保成效毫無意義。因此專家擔憂污染源企業可能會遷移到相對落後的西北部地區。正如水頭鎮的一名婦女所説的那樣,“就算我們這兒乾淨了,其他地方的水也會被這些皮革廠污染的。”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