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環球時報社評:華盛頓的“友誼”,驚醒更多的歐洲人

2022-10-13 15:50: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只要我們高舉多邊主義、開放合作的大旗,就不愁沒朋友,更不會缺少合作夥伴。

  最近幾天,德法等歐洲主要國家及歐盟層面就對華和對美關係問題,集中發出耐人尋味的表態。歐盟委員會負責經濟事務的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11日在柏林的一個會議上表示,與中國“脫鉤”不是歐盟企業的選項,他還對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深表關切”,稱該法讓歐盟汽車及可再生能源等企業受到歧視性待遇。當天在這個活動中,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強調,“脫鉤是完全錯誤的道路”,並譴責美國《通脹削減法》“可能引起一場巨大的關稅戰”。

  幾乎完全一致的口徑,反映出歐洲大陸正在形成的一種微妙共識,釋放出來的信號是積極的。雖然德法包括歐盟的官方公開態度一直是反“脫鉤”,支援經濟全球化和多邊主義,但在歐洲內部一些人打著“減少依賴”的幌子加緊拋售對華“脫鉤”論調,特別是華盛頓還在外部朝著這個方向用力的時候,歐洲領導人清晰明確地重申立場和態度,對正在歐洲蔓延的激進民粹傾向提出警醒,既十分及時也很有必要。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歐洲決策者在當前面臨內外挑戰的複雜局面下,保持住了基本的戰略清醒和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對華展示相對務實態度的同時,德法及歐盟開始毫不掩飾地對美國表達不滿。可以説,這既是對過去一段時間歐洲整體外交出現失衡徵兆的主動回調,也是在接受無情現實教訓後的自我醒悟。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在安全和戰略上更加依賴美國,因此也喪失了部分戰略自主性,順著這個方向發展下去,歐洲必然從一支全球性力量淪為華盛頓的地緣政治附庸。歐洲現在的被動局面,和它對美國的戰略依賴不無關係。

  但歐洲做出如此大的犧牲,換來的是什麼呢?是美國的趁火打劫。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也忍不住抱怨美國的天然氣太貴,竟然高出美國國內市場價格的4倍。據媒體披露,美國公司每一艘駛往歐洲的液化天然氣船可賺取超過1億美元的暴利。對正遭受能源危機打擊的歐洲民眾來説,美國人是在發極不道德的災難財。這就是美國的“友情價”嗎?對吃了不少“啞巴虧”的歐洲來説,美國的這種友誼是過於廉價還是過於昂貴呢?

  而美國在這期間推出的一系列破壞自由貿易的法案,影響更加惡劣、深遠。雖説明裏暗裏針對中國,但同樣對歐洲及其他盟友的切身利益造成損害。美國對華遏制政策的後果正在顯現,剛剛出臺的出口管制禁令,讓全球晶片産業感受到徹骨的寒意。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10日在國民議會發言時批評美國經濟強權,呼籲歐美之間建立“更加平衡”的經濟關係,他説,法國不能允許烏克蘭危機造成美國經濟主導全球而歐洲經濟遭到削弱。在這個問題上,中歐應該會有不少共同語言。

  實際上,堅定支援全球化、支援多邊主義一直是中歐之間的公約數。新冠疫情疊加俄烏衝突,使得歐洲一些人對所謂“依賴”的問題變得敏感。但現實卻一次次揭示,所謂的“脫鉤”“斷鏈”,只是個別國家試圖打壓中國、掠奪世界的工具。對比之下,中國從沒有把經貿作為武器,更沒有在對外經濟關係中“收割”過誰。去年中歐貿易額首次突破8000億美元,以及今年中國電熱毯在歐洲的熱銷,從宏觀和微觀層面都表明,中歐互利共贏的合作,植根于堅實的民意基礎、廣泛的共同利益、相似的戰略訴求,也因此具有強大的韌勁和潛力。

  另據多家英國媒體報道,英國政府將在近日正式把中國定性為“威脅”,此前的表述是“系統性競爭者”,不得不説這是一種倒退,與歐洲大陸出現的外交反思和調整恰好背道而馳。美國、英國和法德等國的不同選擇,讓我們看到了跨大西洋聯盟內部的分化跡象,這正是世界多極化的突出特點。只要我們高舉多邊主義、開放合作的大旗,就不愁沒朋友,更不會缺少合作夥伴。美國遲早要為它的霸道、狂妄和自私付出代價,英國也將為自己的戰略糊塗埋單,而務實理性、堅持原則的國家也將收穫回報。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