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寮國國會副主席:學習中國經驗,點讚中國倡議

2022-08-16 13:13: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寮國國會副主席宋瑪奔舍那結合親身經歷指出,中國近十年來的變化舉世矚目,其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脫貧經驗值得寮國學習。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推動中國自身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世界的共同繁榮,反映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為全人類謀幸福的國際擔當,得到各國人民的積極響應。

  寮國和中國作為友好鄰邦,自古以來交流不斷。老中兩國山水相連,友誼源遠流長,並於1961年4月25日正式建立外交關係。60多年來,老中兩國的傳統友好關係在政治互信、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時任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沃拉吉與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簽署了《中國共産黨和寮國人民革命黨關於構建老中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這是一份雙邊關係發展中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文件,為兩國未來合作勾勒出廣闊前景,促進老中友誼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在我看來,老中命運共同體是中方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先行和模範。老中鐵路契合寮國的發展戰略,是推動寮國由“陸鎖國”轉變為“陸聯國”的重要項目,將極大促進寮國的經濟社會發展。

  自2021年12月開通運營以來,老中鐵路已成為兩國互聯互通的重要通道。這使寮國成為中南半島聯通各個國家的樞紐,極大提升客貨通行效率,助力老中兩國乃至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的經濟合作,激發沿線國家的經濟活力。

  老中鐵路自開通以來,為促進老中經濟走廊建設和地區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7月26日,兩國間跨境貨物達100萬噸,運輸貨品種類也不斷增加,從開通初期的化肥、百貨,擴大至目前的電子、光伏、汽車、紡織等産品。這條鐵路是聯通多國的運輸線,更是實現地區互利共贏的繁榮路。很多區域國家的商品,像是泰國的大米、榴蓮,柬埔寨的芒果,都搭上了老中鐵路的列車。

  最近十年,中國的變化舉世矚目。我們兄弟姐妹小時候在北京生活,每次訪問中國,都能感受到這個國家的巨大變化。不必説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也不必説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單説中國人民的生活方式便走在世界前列。比如,前幾年去中國的時候,我們特意兌換了一些人民幣,但是到了北京的大街上發現派不上用場,因為大家幾乎都用手機支付,打車也是用手機軟體。寮國的金融和服務機構紛紛向中國學習,現在我們在寮國上街買菜也可以掃碼付款了。

  眾所週知,寮國是一個農業國,80%的人口都是農民。寮國特別重視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中國在短短的時間內,讓全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解決了很多國家都沒有解決的問題,難能可貴,堪稱奇跡!我個人對中國取得的成就感到十分自豪,這説明堅持社會主義必將取得成功。

  2018年6月,應邀訪問中國的前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結束在北京的行程後,馬不停蹄地趕赴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實地探尋“精準扶貧”的中國經驗。2019年4月,本揚在給十八洞村村民的回信中表示,在“精準扶貧”理念的指引下,十八洞村取得了全面的發展成就,在短時間內擺脫貧困,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生活蒸蒸日上。當前,寮國正在全力開展扶貧脫貧,致力於擺脫欠發達狀態,十八洞村的成功實踐給寮國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中國是如何實現精準扶貧的?我想最重要的是中國人經常説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首先,讓老百姓學會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其次,是要有市場。資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供包括農産品在內的商品市場,這便是“授人以漁”。在農業方面,中國向寮國開放了産品出口的便利之門。中國還在寮國有不少扶貧項目,比如中國援助寮國修建了不少學校。

  寮國實行革新開放30余載,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每人平均GDP從1986年的432美元提高到2018年的2600美元。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生活,特別是貧困群體的生活不斷改善,平均每年有5000多戶家庭實現脫貧。目前寮國尚未打贏脫貧攻堅戰,寮國黨和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決心在今後幾年內摘掉“欠發達國家”的帽子。隨著有關措施的全面推進,寮國在扶貧減貧方面必將實現極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一帶一路”倡議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提出,展現了中國共産黨為中國人民,乃至全人類謀幸福的國際主義情懷。在“一帶一路”倡議的精神指引下,中國鼓勵本國企業家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國去投資興業,以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改善當地人民生活水準。“一帶一路”倡議和“互利共贏”理念日益得到各國人民的積極響應和廣泛支援,在推動中國自身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世界的互聯互通與共同繁榮。這體現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體制的巨大優越性,為包括寮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