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發達經濟體應管控好政策溢出效應
近來,隨著美國通脹屢創新高,美聯儲加快貨幣政策緊縮步伐,美國經濟衰退風險正在增加。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政府一系列政策失誤不僅導致其自身經濟可能陷入通脹和衰退的兩難處境,也將給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外溢性影響。主要發達經濟體應採取負責任的經濟政策,避免給發展中國家造成嚴重衝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佈年度評估報告,大幅下調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將2022年增長預期從3.7%下調至2.9%,2023年增長預期從2.3%下調至1.7%,2024年增長預期則降至0.8%。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指出,隨著通脹急劇上升和美聯儲提高利率,避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路徑正在變窄,美國經濟在今年,尤其是明年面臨非常嚴重的下行風險。
快速加息抑制通脹,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劇
近幾個月來,受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供應鏈中斷以及勞動力短缺等因素直接影響,美國通脹水準持續攀升,5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達8.6%,是1981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準。物價飛漲導致美國民眾生活成本大幅上漲,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蔓延。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70%的受訪美國民眾認為通脹是“非常大的問題”。美國《華爾街日報》最新民調顯示,約83%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經濟狀況很差或不太好,35%的受訪者對自己的財務狀況非常不滿意。
今年以來,美聯儲于3月、5月和6月分別加息25、50、75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已經上升到1.50%—1.75%。此外,美聯儲還從6月份開始縮表,預計縮表節奏將進一步加快。美聯儲主席鮑威爾6月22日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美聯儲“堅定”致力於繼續加息,直到有明確證據表明通脹將放緩至2%的目標。同時,他承認美國經濟“肯定有衰退的風險”。
隨著美聯儲快速加息縮表,各界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分析人士指出,採取激進手段加息將使需求快速下降,這將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英國《金融時報》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聯合調查的49名主要學院派經濟學家中,近70%的人認為美國經濟明年將陷入衰退,近40%的人預計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將在明年第一或第二季度宣佈經濟陷入衰退。
紐約股市三大股指近期顯著下跌,被視為經濟衰退先行指標的美債收益率曲線也出現倒挂。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莫裏斯 奧布斯特費爾德指出,“這種持續震蕩的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遭遇‘類似于上世紀70年代經歷的嚴重滯脹’”。
低估通脹嚴峻程度,美國政府應對不當陷入兩難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美國實施了多輪大規模的救市計劃。據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至今,美國政府的各種財政刺激計劃已達到10萬億美元左右。美聯儲在短時間內將聯邦基金利率調降至0—0.25%,並把美聯儲資産負債表從4萬億美元擴張至9萬億美元左右。史無前例的“撒錢”“印鈔”推動了美國經濟復蘇,也為通脹高企埋下了伏筆。
美國政府此前低估了通脹嚴峻程度。2021年以來,美國通脹水準自年初1.4%的歷史低點一路上揚,官方一直堅稱物價上漲是“暫時的”,遲遲未採取行動。美聯儲前主席本 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在解決通脹問題時反應遲緩。高通脹問題已發展成為美國金融史上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最嚴重的事件。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認為,美國決策者誤判了通脹威脅,直到為時已晚。
面對抑制通脹和避免經濟衰退的兩難選擇,美聯儲不得不調高對經濟衰退風險的容忍度,以避免通脹失控。“在不造成經濟疲軟的這種假設下,美聯儲將無法採取任何措施來對抗通脹。”橋水基金創始人瑞 達利歐指出。“面對這樣的‘猛踩剎車’,當前美國的經濟增長顯得極為不堪一擊。”美國紐約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比爾 達德利撰文稱,美國經濟將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進入“無法避免的衰退期”。
分析指出,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對依靠貨幣政策刺激的增長路徑形成依賴,習慣用印鈔和發債解決問題。應對當前通脹理想的辦法是擴大國內生産能力、暢通全球物流體系、維護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穩定等,但美國政府沒有足夠的意願、信心和能力推動結構性改革,解決美國經濟長久以來勞動生産率增長不足、貧富差距擴大、産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如果加息成為美聯儲唯一能做的事,那真正的問題就解決不了。”美國經濟學家朱迪 謝爾頓表示。
警惕收縮政策外溢性影響,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由於美元的全球地位,歷史上美元升息往往會引發連鎖反應,給全球經濟帶來負面的外溢性影響。格奧爾基耶娃表示,美國收緊貨幣政策且增長放緩會産生廣泛影響,IMF特別關注美國金融政策收緊及美元匯率升值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影響。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對記者表示,美聯儲的陡峭加息路徑將會導致美國長期利率快速攀升,加劇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外流與本幣貶值壓力,部分國家面臨持續經常賬戶赤字、本幣匯率高估與外債負擔高企,甚至可能因此爆發金融危機。另一方面,全球能源與糧食價格上漲可能給相關産品進口依賴度較高的發展中國家造成極大壓力,部分民眾的生計甚至可能遭遇威脅。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不斷走弱,一些重要産業鏈供應鏈遭到人為干擾,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全球通脹居高不下,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世界銀行在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9%,並警告金融壓力可能蔓延至多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對記者表示,烏克蘭危機以來,美西方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嚴厲制裁,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加劇了全球貿易不暢、能源危機、高通脹等困境,對本國經濟活動及基本民生造成傷害,對最脆弱的經濟體和人群造成衝擊,拖累了世界經濟復蘇。
面對挑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各國要加強合作,協調好宏觀經濟政策。金磚國家不久前發出宣言,敦促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負責任的經濟政策,管控好政策溢出效應,避免給發展中國家造成嚴重衝擊。IMF建議美國政府取消過去5年間對貿易夥伴加徵的關稅,尤其是在通脹高企、供應鏈緊張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