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佈局反伊聯盟:利益的籌碼無關和平
【特別關注】
光明日報駐開羅記者 肖天祎
在全世界仍在聚焦俄烏衝突期間,中東地區又一場外交風暴正在悄然醞釀成形,以色列借勢出擊,阿聯酋頻頻示好,沙特欲拒還迎,美國推波助瀾,但也有多國提出質疑、擔憂和批評。
5月29日,在耶路撒冷舉行的“耶路撒冷日”遊行期間,抗議者與以色列警察發生衝突。新華社發
醞釀衝突的“和平時代”
5月31日,以色列與阿聯酋在迪拜簽署了一項自由貿易協定,作為兩國間關係正常化進程的一部分,這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簽訂的第一個大型貿易協定。阿聯酋-以色列商業委員會預測,到今年年底,將有近1000家以色列公司在阿聯酋或通過阿聯酋開展業務。阿聯酋預計,這項協定在5年內可將雙邊貿易額提升至每年100億美元以上。阿聯酋貿易部長薩尼 宰尤迪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我們的協議將會加速雙方的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並引領整個地區進入一個和平、穩定和繁榮的新時代。”
但是,與此對比強烈的是,同日阿聯酋外交部還象徵性地譴責了以色列5月29日對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發動的攻擊。襲擊和衝突自4月13日以來一直持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專門組建了一個國際獨立委員會,對“所有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違反和踐踏國際人權法的指控”進行調查。委員會專員克裏斯 西多蒂説:“以色列顯然無意結束佔領。事實上,它制定了明確的政策,以確保對巴勒斯坦被占領土的完全永久控制。這包括通過維持對巴勒斯坦人的壓制性環境和對以色列定居者有利的環境來改變這些領土的人口結構。以色列的政策和行動使巴勒斯坦人感到沮喪並導致絕望感,助長了暴力迴圈和衝突曠日持久。”
4月28日,在沙烏地阿拉伯吉達和平宮,沙特國王薩勒曼(前右)迎接到訪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這是沙特籍記者賈邁勒 卡舒吉2018年10月在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遇害後,土總統首次訪問沙特。新華社發
上述發言揭示了以色列同地區國家發展關係的主要阻礙——巴以問題。但是為何以色列一方面屢屢斬獲外交突破,另一方面又對國內巴勒斯坦人施加暴行?為何地區阿拉伯國家紛紛抗議聲援巴勒斯坦人,又時見一些國家同美、以“暗通款曲”?在此背後,所謂“和平時代”近在咫尺,還是新的衝突正在積蓄力量?
無力抗拒的“籌碼外交”?
在俄烏衝突、新冠肺炎疫情和伊朗核協議僵局的多重威脅下,地區國家面臨多種複雜的發展困境,美國和以色列瞄準這一戰略時機,共同推動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進程,並將政治、經濟、安全等地區阿拉伯國家最迫切需要的籌碼擺在臺面,脅迫其做出讓步。
一是政治方面,美推動地區大國改善與以色列關係。以沙特為例,有消息指出,國王薩勒曼計劃於今年內完成政權交接儀式,將其子穆罕默德扶上位。但穆罕默德此前深陷“卡舒吉案”,被美國總統拜登稱為“不被信任者”。如何擱置美國民主黨對沙特人權議題的非議,重塑美、歐對沙特王室的支援和信任,成為沙特目前亟須解決的難題。恰逢此時,白宮有消息傳出,拜登將於7月訪問以色列和沙特並舉辦阿拉伯領導人峰會。白宮6月10日稱,美國不會忽視拜登擔任總統之前發生的事,但重整與沙特的關係很重要,沙特也是美國的戰略夥伴。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公開表示,以色列的國家安全是此次訪問的首要目的,而不是飆升的油價。因此,多家媒體爆料稱,美國、以色列、沙特已經接近達成私下交易,即沙特承認以色列換取美國承認穆罕默德。
二是經濟方面,美國加持助以色列擴大市場影響力。除阿聯酋外,埃及等國也紛紛加強同以色列的經貿聯繫。5月,埃以簽署了多項經貿合作協議,涉及天然氣區域合作、沙漠農業、農産品出口、工業原材料等,並推動擴大合格工業區(QIZ),其中與以色列公司合作生産的産品在美國享受免稅待遇。預測該領域將為埃及提供高達50億美元的出口額。
近期,歐盟委員會已提出一項從埃及進口天然氣的協議,以在俄烏衝突後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埃及一直致力於利用本國的液化天然氣工廠,通過從以色列和塞普勒斯進口天然氣並將其再出口到中東和歐洲市場,將本國轉變為區域天然氣樞紐。得益於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基礎設施,以色列將通過埃及加深同地區阿拉伯國家的能源聯繫,達成雙贏。
三是安全方面,美以謀求建立區域反伊朗聯盟。美國跨黨派立法者團體于6月9日提出立法,將授權美國政府與以色列、埃及、約旦、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巴林、卡達、阿曼、科威特和伊拉克合作,就發展和部署針對伊朗的綜合空中和導彈防禦系統展開討論,並要求6個月之內提交戰略報告。
在此過程中,美國和以色列也一直渲染伊朗的威脅。《紐約時報》報道稱,伊朗製造研發核武器所需的濃縮鈾窗口期已經從一年縮短到幾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則稱,伊朗試圖將伊斯蘭革命衛隊移出美國的恐怖組織名單,如因此無法達成協定,可能導致美國及其盟國考慮尋求軍事選擇,從而對該地區造成無法形容的破壞。
在此背景下,美國一改此前因“人權”問題擔憂而發佈的武器銷售禁令,連續向地區重點盟友國家出售軍事裝備。今年2月,美國國務院宣佈支援對沙特、阿聯酋和約旦的最新軍售交易,包括為約旦提供F-16戰機以及升級阿聯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防空系統。5月底,美國向埃及出售飛機、反坦克導彈等超過3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根據美國防部發佈的一份聲明,這些武器將幫助埃及補充其現有的軍備庫存,並用於反恐行動和邊境安全行動,從而支援美國的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美軍中央司令部新任指揮官庫里拉説,他“對埃及在中東地區的突出作用有了新的認識”。
其實,美國對中東的整體政策並沒有變,依然採取“離岸平衡”的手段,期待地區國家組成牽制伊朗的包圍圈,從而服務美國、以色列自身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有所區別的是,拜登是不得已又走回了特朗普的老路。從打“人權牌”上位到棄打“人權牌”,美國自己對地區國家的發展設置重重障礙,又以此為籌碼進行交換,此間指鹿為馬、朝令夕改、兩面要價,已成“司馬昭之心”。而面對俄烏衝突影響,地區國家卻不得不跳入美為其設置的“圈套”謀求自保。
三重危機當需警醒
當前中東地區局勢有三重危機當需警醒。
一是巴勒斯坦問題邊緣化導致衝突升級。埃及著名巴以問題研究專家穆罕默德 賽義夫 道拉認為,當以色列惡意侵佔耶路撒冷和阿克薩清真寺的時候,巴勒斯坦人期待阿拉伯國家的支援,而這種支援在與以色列的“戰略聯盟”中顯得無足輕重,巴勒斯坦人等待的最後是絕望。
沙烏地阿拉伯首屆世界防務展于3月6日至9日在利雅得舉行。防務展期間還舉辦了精彩的飛行特技表演。圖為3月8日,阿聯酋空軍騎士飛行表演隊進行飛行特技表演。新華社發
但絕望並不意味著巴以衝突將停止。物極必反,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和哈馬斯的權力天平出現了失衡。近期,巴勒斯坦的伊斯蘭聖戰組織(傑哈德)加強了在約旦河西岸的活動能力,並策劃了數十次針對以色列軍警的襲擊。假如以色列繼續興建定居點、強行逮捕巴勒斯坦民眾、侵佔阿克薩清真寺等,巴以雙方的衝突暴力可能進一步增長,這種情況會促使其他巴勒斯坦派別的戰士加入傑哈德或組建類似的軍事團體。5月23日,傑哈德下屬的聖城旅宣佈組建圖爾卡姆旅,這意味著約旦河西岸北部三大城市傑寧、納布盧斯和圖爾卡姆都已加入對抗以色列軍隊的行列。聖城旅軍隊領導人表示,這樣的行動是保衛人民和土地的正常反應。
二是以伊擦槍走火或引爆地區火藥桶。5月份,以色列空軍就對伊朗用來向敘利亞和黎巴嫩走私武器和工業設備的經濟設施發動了15次襲擊。6月12日,以色列轟炸了大馬士革國際機場,以阻止伊朗利用商業航班向真主黨和其他地區代理人運送武器的企圖。為應對伊朗的報復行動,6月13日以色列外交部長拉皮德敦促在土耳其的以色列公民儘快離開,因為伊朗特工正積極計劃攻擊在伊斯坦布爾的以色列人。拉皮德説:“如果你已經在伊斯坦布爾,請儘速回到以色列。如果你計劃搭乘航班飛往伊斯坦布爾,取消吧。不值得用你的生命去換假期。”
半島電視臺報道指出,以色列過於迫切地“打擊伊朗”,阿聯酋、埃及、伊拉克等國被推到以伊衝突的前沿,將導致衝突升級並加劇地區的緊張局勢與風險,打破此前地區努力維持的微妙安全平衡。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分析,2016年至2020年間,中東國家佔美國所有武器出口的近一半。在此期間,該地區是增長最快的整體武器進口地區。儘管地區專家普遍認為,除以色列外其他國家不會同伊朗發生正面衝突,但伊朗選擇在第三國針對以色列人員和設施的襲擊仍有可能導致地區小規模軍事襲擊常態化。
三是地區國家立場分化催生“外交孤立”。除了與以色列示好的國家外,地區仍有很多國家堅定反對以色列。敘利亞、卡達等半數以上阿拉伯國家都沒有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但美國和以色列不斷利用媒體造勢,令地區國家和民眾對於同以色列建立合作“脫敏”,逼迫政府頻繁就該問題公開表態。如近期突尼西亞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駁斥了有關北非國家與以色列之間秘密外交談判的報道,稱其為虛假報道。聲明指出,一些隸屬於以色列政權的網站一直在散佈這些謠言,企圖損害突尼西亞的形象及其堅定的親巴勒斯坦立場。聲明還表示,突尼西亞對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不感興趣,並強調該國在官方和民眾層面將始終支援巴勒斯坦人民的鬥爭,直到他們的合法權利得到恢復,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以聖城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巴勒斯坦國。
美國利用地區國家對以色列政策分化的擴大,使阿拉伯國家無法形成合力妥善應對地區問題,以此製造外交孤立“逐個擊破”。例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黎巴嫩實施嚴厲經濟制裁,目的是向政府施壓,要求其排斥親伊朗的真主黨,並將其從該國的政治和軍事格局中剔除。這也一定程度導致了黎巴嫩深陷經濟危機無法自拔,國家瀕臨崩潰。
(光明日報開羅6月1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