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挑動全球衝突 禍亂世界
俄烏衝突以來北約動作頻頻,在歐洲東部部署大量兵力,並持續向烏克蘭輸送武器。
作為冷戰産物和全球最大軍事聯盟,北約是一個由美國拉幫結夥結成的利益集團。北約口口聲聲稱自己是“防禦性組織”,實際上卻在不斷地製造對抗、製造事端。如今冷戰已經結束30餘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仍在不斷鼓吹集團對抗,挑動全球衝突。
冷戰初期,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12國于1949年在華盛頓簽訂《北大西洋公約》,這些國家由此形成軍事聯盟。
經歷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華約解散、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北約不但沒有解散,反而不斷擴張成員國數量。蘇聯解體後,北約陸續吸納十多個國家,目前成員國已達30個。
北約內部在冷戰結束後其目光不再局限于歐洲範圍,從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到眼下的俄烏衝突,北約不斷鼓噪威脅和對抗。審視北約戰略概念的演變,核心內容就是持續不斷地塑造新的敵人並與之對抗。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一再為烏克蘭局勢“火上澆油”,促使俄烏衝突升級,目的之一就是迫使歐洲拋開在北約戰略概念上的分歧,加強歐洲與美國的政策捆綁,這樣自然就能消解北約冷戰以來的“身份危機”。
一些媒體和分析人士指出,北約秉承過時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北約的所作所為毒害地區與世界和平穩定,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安全隱患,違背廣大發展中國家意願。
世界正向多極時代轉變,北約卻自我定義為一個“永恒的力量”。美國實際掌握著北約的話語權,只有認同所謂“自由民主”價值觀的國家才能得到美國批准加入北約,這種以意識形態劃線的做法無疑是冷戰思維的延續,更是在策動“新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