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虛偽至極的“民主峰會”

2021-12-19 09:55: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美國拜登政府近期導演了一場所謂的“民主峰會”,將其作為“價值觀外交”的重頭戲。讓拜登政府尷尬的是,峰會在美國國內和世界各地飽受爭議和批評,或被認為不合時宜,或被指責動機不純,或被嘲諷主意糟糕。

  佛蒙特州民主黨籍參議員伯尼桑德斯認為,峰會對民主的實質有嚴重的誤解,“(民主面臨的)主要問題並非發生在國家之間,而是發生在國家內部。如果民主要勝出,它不會發生在以往的傳統領域,而是通過證明民主實際上可以為人們提供比其他主義更好的生活品質”。美國駐成都前總領事傑夫穆恩認為,“民主峰會”這一想法作為競選策略尚可,但是讓其落地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在今年1月6日後,‘民主峰會’就已經成為一個過時的想法”。美國務院前高級官員蘇珊桑頓認為,拜登政府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決國內諸多問題上。美國學者安妮-瑪麗斯勞特提出,“美國至少(應該)接受一種可能性,即其他形式的政府可能更好”。美國能源安全理事會高級顧問蓋爾拉伕特提到,土耳其、新加坡等國儘管有定期民主選舉,但卻未獲邀請,而印度等國民主表現和人權狀況都要差很多,卻得到邀請,僅僅因為它們在美國的地緣政治中有利用價值。

  美主流媒體對所謂“民主峰會”紛紛給出差評。《外交事務》雜誌刊文《爭取民主的努力步履維艱》指出,峰會本想展示美國民主的成效,但“可能適得其反”。《外交政策》刊文,其標題“拜登的‘民主峰會’缺少什麼”與副標題“缺失真正來自人民的力量”自問自答,對峰會的批評表露無遺。文章指出,美國兩黨在總統大選合法性問題上的爭論以及國會大廈暴力事件,破壞了美國的民主形象。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稱,峰會無法拯救民主,只會做一些空泛的承諾,不足以解決困擾全球民主的真正問題。《紐約時報》刊發題為《拜登召集全球民主峰會,但國內卻充滿“坎坷”》的文章,指出美國國內問題重重,人們對美國充當合格民主“代言人”的資質充滿疑慮。《華盛頓郵報》刊發系列報道和評論文章指出,檢視峰會的參會名單會讓人發現美國“自我打臉”,一些完全不符合美國民主標準定義的國家和政府受邀,其中充滿了地緣政治算計。該報評論直言,“近年來,美國民主制度受到侵蝕,選舉中黨派互相傾軋,司法系統充滿各種歧視和失靈,政府對移民和尋求庇護者實施各種亂政,社會財富差距日益惡性加劇”。

  在社交媒體上,“民主峰會”遭受冷遇。三大視頻網站之一的Youtube“民主峰會”一欄中,視頻播放量大多不超過1000,而評論數量更是為0——因為頻道出於各種考慮直接關閉了評論區。

  “民主峰會”也在美國的歐洲盟友中引發諸多負面評價。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刊文全面質疑參會名單,標題《喬拜登的民主峰會沒那麼民主》一針見血,副標題則直接告訴讀者:邀請哪些國家更多反映的是美國政治,而非民主價值。法國《大晚報》發表文章,認為“民主”在美國手中早已成為對異見國家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路透社發文質疑所謂“民主峰會”邀請國家和地區的名單是否有充足依據。

  拜登召集峰會旨在兌現其競選承諾,企圖借助意識形態來佔領全球政治道義制高點,從而擴大其“聯盟”範圍,贏得大國競爭的主動,搞新冷戰。為此,美方專門邀請了臺灣當局代表以及“港獨”分子、“東突”分子參會發聲,制華意圖昭然若揭。美國國會也緊密配合,在峰會前一天聯席通過涉疆法案,以莫須有的所謂強迫勞動、民族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行為由,抹黑打壓中國。此外,美國近期還頻繁拉攏“五眼聯盟”共同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

  美國希望借“民主峰會”來制定新規則、締結新同盟,以服務其打壓中俄等國家的戰略企圖。但是,拜登政府建立反華聯盟的企圖將註定失敗。除了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鐵桿盟友之外,被美國裹挾參加所謂“民主峰會”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與中國有著方方面面的密切聯繫,參會説穿了不過是受美國濫用民主公器的脅迫,不好拒絕而已。

  美國還想借舉行所謂“民主峰會”展示“民主國家”優越性,以進一步輸出美式民主。但是,美式民主在應對美國種種嚴重的現實問題時束手無策,弊端盡顯。“歷史終結論”的提出者福山就表示對美國的亂局與政治衰敗極度失望,認為美國政治進入了死衚同。

  中國發佈《美國民主報告》,充分揭露美式民主充滿虛偽和失效失靈,針針見血,引發廣泛共鳴。與此同時,針對美國的話語攻擊,中國駐美大使秦剛與俄羅斯駐美大使安東諾夫在美《國家利益》雜誌發表聯合署名文章,有力揭露了所謂“民主峰會”是冷戰思維的産物,意圖挑起意識形態對抗和世界分裂。

  在拜登發表閉幕致辭時,全球僅有1000多人收看,可謂今年最冷場的峰會,既丟了裏子,又失了面子。難怪美國《時代》雜誌評論説,此次峰會“虛偽至極”。

  作者:冉繼軍(外交學院英語系教授)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