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外長給“北溪-2”開通添變數“推高”天然氣價格,德網友批評“討好美國”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陳 欣 柳玉鵬】討論讓俄羅斯“付出代價”的七國集團(G7)外長會一結束,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就對德國媒體稱,由於不符合歐盟能源法規,“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現在“不可能”獲批。這番表態立刻産生“效果”,13日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超過10%。“德國外長應該代表德國人的利益,而不是對抗俄羅斯來符合美國的利益”,不少德國網民批評貝爾伯克“討好美國”。部分西方政客一直反對“北溪-2”項目,認為它將成為俄羅斯“勒索”美歐的手段,然而頗為諷刺的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2日稱,在該管道開通前,西方國家可以將其用於對俄羅斯施壓。“在制裁選項中,柏林手握一張最重要的牌”,法新社評論説。路透社13日披露未經官方證實的消息稱,美國官員已和德國達成一致,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關閉“北溪-2”管道。只是一旦這麼做,德國也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德外長“推高”天然氣價格
在12日德國電視二台的節目中,貝爾伯克説,根據德國執政聯盟協議,歐盟能源法規適用於德國能源項目,“北溪-2”項目不符合歐盟能源法規,所以它現在“不可能”獲得同意。這名新上任的德國外長還稱,根據上一屆政府和美國達成的一致意見,如果烏克蘭緊張局勢繼續升級,那麼該天然氣管道將不被允許投入使用,因此他們現在希望竭盡全力重啟談判,這是“不讓緊張局勢繼續升級最佳、最安全的方法”。
俄羅斯《歐亞日報》網站13日稱,在歐洲即將迎來一個寒冷的耶誕節之際,貝爾伯克關於“北溪-2”項目的表態進一步“推高”了歐盟的天然氣價格,13日一度超過每千立方米1300美元。“不合時宜”,俄國家能源安全基金專家格裏瓦奇這樣評價德國外長的言論。
總長約1200公里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連接俄羅斯與德國東北部,在波羅的海水域下運作,已於今年9月完工。11月中旬,德國聯邦網路管理局宣佈暫停該項目認證程式,它要求總部位於瑞士的該項目運營商根據德國法律註冊成立一家公司,並以其名義重新提交認證申請。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3日表示,俄方正與監管機構就“北溪-2”項目進行技術合作,相關公司正致力於滿足所有要求,“在這裡,你只需要有耐心,因為涉及技術官僚工作和法律”。
俄羅斯《觀點報》13日引述俄國家能源安全基金專家尤什科夫的話説,貝爾伯克將純粹的官僚主義過程視為一個問題,有其國內支援率的考量,因為綠黨的競選活動是基於對能源政策、尤其是對德國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批評而展開的,因此,她擔任外長後不能徹底改變自己的言論。
同一天,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要求德國總理朔爾茨“不開通”該天然氣管道。訪問華沙是朔爾茨就任以來的首次外訪。據法新社12日報道,在當天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莫拉維茨基聲稱該項目可能是“收緊烏克蘭的套索”,並警告歐洲或將面臨來自俄羅斯的“敲詐”,“北約和歐盟東翼可能不穩”。他説:“我們正試圖與德國合作夥伴共同制定能夠應對這些風險的解決方案。最好的方法是不啟動該項目。”朔爾茨則承諾,德國將“盡一切努力確保烏克蘭仍然是輸歐天然氣的過境國”。
在“德國編輯部網路”13日的文章看來,朔爾茨和莫拉維茨基在記者會上猶如正在比賽的網球運動員,“多次擊球過網”,在“北溪-2”項目問題上進行交鋒。朔爾茨清楚地表示,如果俄羅斯人沒有進犯歐洲國家的邊界,那麼德國將堅持投入運營該項目。
“‘北溪-2’分裂紅綠燈聯盟。”德國《經濟週刊》13日説,社民黨和綠黨正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前者傾向於在俄烏沒有衝突的情況下順利運營該項目,後者則要求無限期暫停,他們認為俄羅斯應該符合更多條件。
英國《衛報》則稱,這一備受爭議的項目或將成為考驗德國新政府團結的第一道測試題。貝爾伯克一直認為,這條管道與歐盟的地緣政治利益相衝突,也與歐盟氣候變化目標相矛盾。但朔爾茨則充分意識到,其所在的社民黨內部存在一批“北溪-2”項目的擁護者。他曾表示,不會讓其綠黨夥伴來主導政府在該項目上的措辭。
誰的籌碼?
“北溪-2”項目一旦運營,美國擔憂它成為俄羅斯牽制西方的一個籌碼。但在開通前,美國人將其視為對付俄羅斯的一個籌碼。當地時間12日,布林肯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稱,由於俄政府希望這條管道運營,美國及其盟友因此獲得向俄羅斯施加影響力的機會。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上周也説,華盛頓準備把“北溪-2”項目作為阻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談判籌碼。據美國《福布斯》雜誌12日報道,現在俄羅斯通貨膨脹率較高,對奧密克戎的各種擔憂也正減緩能源價格強勁復蘇的勢頭,在這種情況下,莫斯科需要“北溪-2”項目帶來的數十億美元的年收入。
“烏克蘭衝突的杠桿。”德國《商報》13日稱,前總理默克爾一直希望將“北溪-2”理解為一個純粹的私營項目,但事實上,它從一開始就和地緣政治問題牽扯在一起。該項目使西歐和東歐國家之間産生隔閡,導致跨大西洋關係緊張——無論是在特朗普還是拜登任期內都是如此。然而現在,“北溪-2”或將被賦予一項“積極”的使命:用來對抗普京的威脅。
不過美國《財富》雜誌12日提醒道,制裁俄羅斯“可能在歐洲引發另一場能源危機”。雖然封閉“北溪-2”項目會對俄羅斯造成經濟打擊,但對歐盟的能源供應來説也是新的負擔。俄羅斯是歐盟天然氣和其他化石燃料進口的最大供應國之一。
德國阻止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13日,歐盟舉行外長會議,同意對俄羅斯發起新一輪制裁。法新社引述一名歐盟外交官的話稱,俄私人軍事公司瓦格納集團代表克里姆林宮在衝突地區開展工作,“破壞烏克蘭和非洲部分地區穩定”。布魯塞爾對該公司以及8個人、3家公司實施凍結資産等制裁措施。
“德國之聲”13日稱,將“北溪-2”項目納入經濟制裁也在歐盟的考慮範圍,但“最強硬的措施”可能只有當俄羅斯真正“入侵”烏克蘭時才會動用。“我們正處於威懾模式。”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13日説。
這兩天,美歐就烏克蘭局勢共同對俄羅斯發出警告,不過,他們的步調也並非完全一致。《金融時報》12日刊登了對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的專訪,後者指責德國政府上個月阻止基輔通過北約保障與採購局獲得無人機反制槍和反狙擊手系統等武器。不過後來,德國認為無人機反制槍不具致命性後,態度有所軟化。只是,此事反映了柏林的擔憂:給基輔提供武器會被莫斯科視為一種挑釁。列茲尼科夫説,烏克蘭正尋求雙邊協議向夥伴國家購買武器,比如美國、英國、立陶宛和法國等。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13日説,通過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美國希望俄烏之間保持緊張關係。但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專家波德別列茲金認為,這一做法不符合歐洲的利益,德國的立場表明,它並不想挑起衝突並過度破壞與俄的關係,“美國對基輔的軍事支援只會加劇北約的團結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