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價格昂貴、利用率小……日本校服文化背後存隱憂

2021-11-15 09:26: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價格昂貴、市場壟斷、利用率小……日本校服文化背後存隱憂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芳芳 林悅】 北京市教育局近日發佈《關於積極推進“有效監管下的校服市場化”的提案》。作為學生的“第二皮膚”,各地校服卻多年來一直被學生和家長“吐槽”款式土、品質差、強買強賣。為此,北京市教育局表示,推進“校服市場化”,可有效提高校服性價比。

  提到優質校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日本校服,其款式新穎、充滿個性,甚至成為一種文化符號。然而日本同樣經歷過改良和市場化。即便到今天,日本家長也仍對其有批評的聲音。

  在日本,學童從幼兒園開始就要穿校服,一般分為普通園服和套在便服外的“遊戲服”。升入小學後,日本多數小學都允許學生穿便服,但也有極少數私立學校要求必須穿校服。初高中學生則不論是在公立還是私立學校,都會統一分配到相同樣式的校服。

  日本校服主要分為三類,即水手服、立領制服和西裝式制服。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水手服起源有若干:一種説法由福岡女學院院長伊麗莎白李在1921年倣照英國皇家海軍的制服為範本設計,並逐漸推廣至日本全國,也有説法是名古屋金城學園的美籍教師于1920年參照自己的孩子的衣服所制。

  基於一些文藝作品,日本校服在很多海外年輕人之間頗具人氣。但其一個突出缺點就是非常昂貴,甚至形成市場壟斷,這是日本政府多年來想改善的重點。

  日本總務省統計局2017年一份有關校服價格的統計表明,過去10年裏,日本校服價格持續上漲。2007年,日本校服的平均價格為2.7萬-2.8萬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8日元),而2016年則上漲至3.2萬-3.3萬日元。此外,日本總務省統計局今年9月發佈《女高中生制服價格排名(2021年度)》,位居前三名的分別是青森縣青森市(5.1萬日元)、秋田縣秋田市(4.9萬日元)、熊本縣(4.7萬日元)。這三個城市均為日本地方城市,且受少子老齡化影響導致並不十分繁華,制服價格之所以在日本全國名列前茅,主要在於學生數量減少,商家為了利潤不得不提高價格。

  校服本身的意義是便於學校管理、減少攀比,促進學生相互間的平等意識,但連年漲價也令很多日本家庭感到不適。日本《朝日新聞》此前報道稱,有家長表示,“義務教育的校服價格如此昂貴,與教育本身的目的不相符”。在日本居住的華人家長金女士曾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孩子校服的情況稱,從小學開始,不僅衣服本身,學校還要求購買配套的書包等,一套下來幾萬日元,且還在九成新的狀態下就要替換。日本學生葛西也對記者回憶説,小學時期成長得快,過不了多久就要換一套全新校服;中學校服穿的時間也不長,入學時要買好幾套,有些利用率很小,“非常浪費”。

  校服市場壟斷一直是日本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日媒曾表示,校服製作廠商非常之少,名廠甚至只有幾家,經常發生廠商和學校相互勾結、獨佔市場的情況。《東京經濟》去年曾報道,愛知縣就曾有6所縣立高校與3家校服廠商非法勾結,壟斷當地校服市場,導致平均價格高達6萬多日元,比日本全國平均價格高出11%。美國《赫芬郵報》(日文版)網站編輯錦光山雅子認為,削減校服價格的方式有很多,如以縣或市為單位統一定制校服壓縮成本;學校在採購校服時,應引入多家製造商競標。另據日本《中日新聞》報道,日本一些NPO組織將使用過但整潔的校服進行消毒,免費提供給貧困家庭的孩子使用。

  除了價格之外,日本校服也曾有過其他問題。雖然校服統一了校內服裝,但卻可能引發不同學校之間的攀比和歧視。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歷過一段校園暴力、學生亂鬥多發的時期,不少學生將校服進行不合規的改造。一些較差的學校想出管理對策,將校服設計得更難以改造,更加有時尚感,卻反而引起學生“想上校服好看的學校”的潮流,一方面形成“校服鄙視鏈”,一方面導致名校生源水準下降。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