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環球深觀察丨“世界在問美國的承諾 價值幾何”

2021-08-28 11:59:00
來源:環球資訊+
字號

  當地時間26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國際機場附近發生兩起自殺式炸彈襲擊事件,造成至少90名阿富汗人和13名美軍人員死亡。美國總統拜登此後表態説,美方將打擊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的“伊斯蘭國”阿富汗分支,同時將繼續按計劃撤離阿富汗。

  “按計劃”的潛臺詞就是8月31日前美軍將撤離阿富汗。而此前,七國集團(G7)領導人阿富汗問題特別會議上,以英國首相約翰遜為首的G7領導人敦促拜登延長最後期限,因為需要更多時間來疏散他們的公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4日報道,拜登堅持按期撤離,並強調越快越好。美國官員透露,任何延期都會非常短暫,並且目前只專注于撤離美國人。

  美國的盟友——尤其是歐洲的盟友——看到的是,美國正在對自己一手造成的危機撒手不管,而且對由此在其他方面造成的問題也漠不關心。

  “歐洲人別無選擇,必須自己面對這個世界”

  △《紐約時報》報道中説,此次G7會議在跨大西洋同盟關係處於緊張的時刻召開,英國等其他盟友因美方缺乏與其在撤軍時間和策略上的協商而倍感挫折。

  美國不僅在撤離期限上擺了歐洲盟友一道,還在阿富汗危機善後問題特別是難民問題上與歐洲存在巨大分歧。20年的阿富汗戰爭一直在給歐洲製造難民危機,在撤離前仍有8萬餘名阿富汗難民在等待歐洲的接收許可。而歐洲在經歷了2015年難民危機後,對這一問題尤其警惕。

  不少歐洲媒體指出,美國撤離行動的毫無章法和對阿富汗局勢的撒手不管還將産生更多嚴重後果,導致難民問題對歐洲形成再次衝擊的風險大增。

   △德國前駐美大使沃爾夫岡伊申格爾表示,“對歐洲來説,真正的教訓是“我們真的想永遠完全依賴美國的能力和決策嗎?”

  但對這些盟友來説,現在有更清楚的事實擺在眼前,那就是:如果他們想要為自己的利益服務,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們的能力是不夠的。這正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阿富汗撤軍使盟國面臨美國退出世界舞臺的嚴酷現實》一文中指出的觀點。文章還認為,那些長期依賴美國承諾的穩定來推動西方價值觀的國家,將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外交政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截圖。

   事實上,歐洲人確實開始痛定思痛了。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 )近日在接受法國媒體的採訪時表示,阿富汗局勢和撤離亂局表明,“沒有人詢問歐洲人的意見”。經此一事,歐洲“一些國家將不得不開始思考美國盟友的問題,而且美國總統拜登也説,美國人不想打其他人的戰爭”。歐洲需要發展獨立於美國的、自己的軍事能力。“歐洲人沒有選擇,我們必須自行組織來面對這個世界,而不是幻想”。

  △法國國際新聞頻道“法蘭西24”報道截圖。博雷利表示,“阿富汗喚醒了歐洲的危機意識”,他“將提議為歐盟組建一支5萬人的強大遠征軍,防止再次發生類似阿富汗的情況”。

   “全球對美國可靠性的懷疑才剛剛開始”

   早在1796年,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就在告別演説中告誡美國人,“我們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與外部世界的任何部分建立永久同盟”。但200多年過去,美國卻早已將其先輩的告誡忘得乾乾淨淨。

  在美式外交中,結盟是美國擺脫孤立主義後走上的另一條“極端”道路。特別是在冷戰後,美國結盟從兩極格局下的集團對抗日益發展成一極獨霸格局下的圍堵封殺,只要美國認為某個國家的地區或國際影響力對美國霸權構成挑戰,就會以之為結盟圍堵的目標。美國著名地緣政治學者布熱津斯基多年前就曾在其著作中對此做出精準的描述:“美國在全球至高無上的地位是由一個覆蓋全球的聯盟所組成的精細體系支撐的”。

  △布熱津斯基與其著作《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1997)

  長期以來,美國通過其同盟體系固守冷戰思維,為一己私利踐踏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從針對地區強國或中小國家發動戰爭,到針對被視為戰略對手的大國組建形形色色的“清潔網路同盟”“價值觀同盟”;從不惜損害盟友利益的“抗疫利己主義”“疫苗民族主義”,到對盟友的脅迫站隊和監視監聽。“美國優先”一次次地讓盟友變成損友,致使美國引以為傲的同盟體系暴露出越來越大的裂縫。

  美國拜登政府上臺以來,重新加強對同盟體系的掌控,表面上打著重回多邊主義旗號,實質上是搞“小圈子”和集團政治,企圖拉幫結夥對新興大國實施戰略遏制和打壓,以同盟之名行單邊之實,給自己貼牢了“偽多邊主義”的標簽。

  《國會山報》:拜登、七國集團和多邊主義的局限。

  俄羅斯在地理位置和地緣環境上的特殊地位,使其成為美國眼中的戰略安全敵手。多年以來,美國假手其主導的北約和其他各種同盟不斷擠壓俄戰略空間,使美俄關係惡化到了史上罕見的低點。

   而作為美俄對抗的前沿和美國在歐洲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德國對這個同盟的實質和危害體會尤深。這次的阿富汗危機讓德國更加看清了美國這個盟主的真面目。

  △彭博社:《全世界都在問美國的承諾值多少錢》:早在2017年5月特朗普上臺後不久,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就表示,歐洲能夠依賴美國的日子“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結束。美國在不聽取盟友意見的情況下從阿富汗撤軍,加劇了這種不信任感。

  其後果已經顯現出來。法國多家媒體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政黨的領導人阿明拉舍特16號表示,西方軍隊從阿富汗撤出是北約自成立以來遭受的“最大失敗”。

  △法新社報道。拉舍特還説,“目前的重點必須放在德國軍隊從阿富汗撤出的行動上。”但我們將討論這次救援任務後得出的原因和結論——對德國、我們的盟國和美國的錯誤進行分析是不言而喻的。

   對拜登描繪的以撤出阿富汗為起點“以退為進”、從反恐戰略轉向大國競爭戰略的前景,德國也充滿疑慮。

  事實上,在對俄問題上,德國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相關統計顯示,在不同場合,默克爾和普京的會面次數達到30次。就在美國撤離阿富汗亂局期間,默克爾對俄進行了任內最後一次訪問。耐人尋味的是,對美國大失所望的默克爾轉而要求普京與阿富汗塔利班斡旋,讓德國在阿富汗的當地僱員有機會撤離阿富汗。足見德國戰略自主的雄心。

  △“德國之聲”報道截圖

  本次會談的另一議題就是“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它對俄德兩國均具有重要意義。在俄德兩國領導人的共同努力下,“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勝利竣工指日可待,美國用了很多辦法來阻止項目推進,但都未奏效。彭博社《全世界都在問美國的承諾值多少錢》一文中指出,美國一直反對“北溪-2”項目,理由是它增加了對莫斯科的依賴。但無論如何,該項目將於本月底完工,而默克爾做出的唯一讓步是承諾維護歐洲的能源安全。

  △彭博社《全世界都在問美國的承諾值多少錢》

  誠如文章所説,拜登的支援率已經受到衝擊,而全球對美國可被依靠這一看法受到的衝擊已開始顯現。

  策劃丨王堅

  記者丨王菲

  編輯丨張晗

  簽審丨侯晨 蔡耀遠

  監製丨關娟娟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