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無良澳媒記者:勾結美國右翼,炒作陰謀論抹黑中國
新華社雪梨7月27日電 澳大利亞記者沙麗 馬克森“出名”了。
據澳大利亞媒體日前報道,這個愛出風頭的記者與美國右翼勢力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上聯手炒作抹黑中國的陰謀論。
從虛假“爆料”到有人“喂料”,從跨國炒作到商業互吹,一起來看看馬克森及其“搭檔”這一系列政治操作、傳媒套路。
誰是馬克森?
《衛報》澳大利亞版日前報道,2020年4月,馬克森在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上撰文炒作所謂新冠病毒源於武漢病毒研究所的陰謀論。《衛報》質疑其消息來源及撰文意圖。
《衛報》澳大利亞版刊文《新冠溯源:澳大利亞在推動武漢實驗室泄漏論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揭露澳大利亞記者沙麗 馬克森與美國右翼勢力聯手炒作新冠病毒“實驗室泄漏論”的相關內幕。(網頁截屏)
當時,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媒體觀察”欄目就對馬克森的文章提出疑問,並援引專家意見説,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是從實驗室泄漏出來的。
其實,這種事發生在馬克森身上並不奇怪。
馬克森今年37歲,在《澳大利亞人報》《每日電訊報》和天空新聞臺等澳大利亞媒體任職多年,喜歡挖“猛料”“奪眼球”,風格激進,採訪甚至不擇手段,此前就不乏她的報道引發爭議和質疑。據澳媒報道,2015年她在以色列一次採訪中,由於違反相關規定還遭到以色列安全人員扣押和問詢。
誰在給她“喂料”?
去年5月初,馬克森在《每日電訊報》上撰文,稱自己得到了一份“由有關西方國家政府準備的”15頁檔案,並暗示裏麵包含情報機構調查的資訊,以此佐證所謂“實驗室泄漏論”。
然而,就在幾天后,澳大利亞媒體《雪梨先驅晨報》率先曝光説,馬克森煞有介事奉為信源的“檔案”其實根本不是什麼機密情報,而是一份基於報道等公開資訊編撰的文件,有讀過文件的人士認為其“不包含任何情報資訊”。
《雪梨先驅晨報》還直指,澳大利亞政府高層和情報部門普遍懷疑,馬克森所稱的“檔案”其實來自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工作人員“喂料”。
面對媒體質疑,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拒絕置評。
另一家澳大利亞媒體《世紀報》也就此事採訪了馬克森。馬克森只説自己所獲資訊來自兩個西方國家政府,拒絕透露更詳細來源。
誰藏在幕後?
《每日電訊報》《澳大利亞人報》和天空新聞臺都是新聞集團旗下媒體。
新聞集團在澳大利亞傳媒行業有著幾近壟斷性的強勢話語權,旗下媒體的受眾遠超其他傳媒集團。澳前總理特恩布爾曾形容新聞集團為澳大利亞“最有權勢的政治勢力”。
值得一提的是,與馬克森頻頻“跨國互動”的美國《紐約郵報》、福克斯新聞臺同樣屬於新聞集團,與美國右翼勢力關係緊密。
《衛報》澳大利亞版揭露,馬克森的報道在美國右翼群體中“獲得了肥沃土壤”,並被美國右翼媒體不斷跟進炒作。比如,馬克森出現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首席戰略師斯蒂芬 班農的播客裏。《紐約郵報》也對馬克森展開報道。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馬克森應邀參加了福克斯新聞臺節目,上演了一波“商業互吹”。
馬克森應邀參加福克斯新聞臺塔克 卡爾森的節目。
福克斯一向擅長按照自己立場對人對事直接“貼標簽”“蓋章”。一開場,主持人塔克 卡爾森就先讚揚馬克森“寫了一篇令人驚嘆的新聞報道”。結尾,卡爾森特別致謝:“我太感謝你能寫出這種報道,貴報能發出這種報道。”
節目組也“用心良苦”,在字幕上,直接將馬克森拿到的所謂“檔案”包裝成“五眼聯盟的檔案”。
想讓誰信?
不過,最諷刺的是,馬克森在卡爾森節目中“説漏了嘴”。
卡爾森問,澳大利亞人對馬克森的報道是什麼反應?馬克森先是誇耀了一番《每日電訊報》在澳大利亞如何擁有大批讀者、報道一齣立即引發關注等,接著又不無遺憾地“吐槽”説,可惜澳大利亞與美國差不多,都有人“不相信病毒是從實驗室泄漏……甚至都不會考慮這碼事”。
當被卡爾森問及“為什麼人們不願意相信”時,馬克森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因為“還沒有確鑿證據”。
一些評論人士也在福克斯新聞臺節目中反覆炒作類似論調。
沒有證據卻言之鑿鑿,還煞有介事賣力炒作,這就是馬克森之流的職業操守。
要科學溯源,不要政治操弄
《衛報》澳大利亞版援引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教授多米尼克 德懷爾的話説,澳大利亞媒體糾結的是政治而不是科學問題。他表示,歷史表明,要知道流行病源頭的全部真相可能需要很多年,這才是科學的過程。
德懷爾此前在接受澳大利亞媒體採訪時還説,美國情報部門迄今拿不出任何有用資訊。“在我看來,這都表明目前沒有明確證據,否則到底發生了什麼一目了然。”
今年年初,德懷爾作為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專家組成員,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科學家在武漢進行了為期4周的新冠病毒溯源研究。他在武漢之行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曾表示,溯源聯合研究期間武漢方面對世衛組織國際專家組“相當開放”。在專家組所取得的證據、提出的問題和得到的回答方面,“假如在澳大利亞、紐西蘭或其他類似地方開展同樣調查,我們所期望得到的(反饋)是差不多的”。
“大家必須要合作,以開放、透明的方式開展合作,解決問題。越是爭執,或是將這個問題政治化以謀求好處,或是諸如此類,越不可能通過合作來解決問題。”德懷爾説。(編輯:郝亞琳、孫浩、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