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解讀諾貝爾經濟學獎:諾獎“最年輕”獎項有啥用?

2017年10月09日 13:53:4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經濟學獎有啥用?】

  “契約理論”,“市場力量和管制的研究”、“資産價格的實證分析”……看看往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研究,複雜的術語難免讓普通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其實,經濟學理論看起來非常複雜,但經濟學思想其實都很簡單——

  1981年,托賓因投資組合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別人問他為什麼得了獎,他説,我發現“不能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裏”。

  1990年,默頓米勒因為公司財務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則如此解釋自己研究的實質:“我證明了把一塊美元從一個口袋放進另一個口袋,你的財富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就連諾貝爾獎本身的發展壯大,也和經濟脫不了關係——今年的獎金數額達到了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40萬元),而諾貝爾獎之初僅有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若無後人對這筆錢進行合理的理財、投資,3100萬克朗就連今年的頒獎金額也不夠。

  專家指出,諾貝爾經濟學獎反映了經濟分析的某些特點和趨勢,從新的度重新觀察經濟體系的新方法,這其中包括資訊經濟學、人類資本、博弈論以及制度經濟學等等,這些特點和趨勢反映了經濟學與現實世界的緊密聯繫,已經遠遠超越了通常所認為的傳統經濟學。

  此外,經濟學家們在不斷地拓展經濟學的邊界,把這些原理在現實世界裏找到合適的應用,才能凸顯出經濟研究的價值。(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