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恐襲猖獗,曼徹斯特不該有下一個

2017年05月24日 16:07:57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北京時間昨天清晨,英國著名的曼徹斯特競技場發生爆炸,英國警方公佈,目前已確認22人遇難,59人受傷,死者中包括兒童。由於爆炸發生時,那裏正在開當紅歌手愛莉安娜格蘭德的演唱會,人員十分密集,死亡人數可能進一步上升。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已經將曼徹斯特爆炸稱作是一次“可怕的恐怖襲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在社交媒體上聲稱對此次爆炸事件負責。這是英國2005年倫敦連環爆炸以來的最嚴重恐襲,在整個歐洲也足以登上重大傷亡恐襲的榜單。

  對觀看演唱會的公眾實施殺戮,這樣的恐怖主義行徑令人髮指。從火車站和地鐵,到體育場和集市,歐洲最有人氣的地方不斷上演邪惡的復仇及泄憤,歐洲人的生活方式鏈被纏上陰影。

  英國去年公投脫歐,主要動因之一就是想通過減少移民的進入來降低發生恐襲的風險。然而與歐洲的切割並沒有帶來安全,曼徹斯特爆炸案的血腥對邊界管控努力像是一種嘲笑。

  英國的安保能力在歐洲名列前茅,那個國家常被看成是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然而最新爆炸案告訴人們,儘管發生意外的危險常常被誇大,但是這個世界上誰也不能誇這樣的海口了:我們這裡最安全。

  我們總體上處在恐怖主義非常猖獗、人類社會治理拿它基本沒什麼好辦法的時期。自由帶來了享受,隱私權受到珍視,技術的發展也讓普通人變得更有力量,但這一切同時為恐怖主義擴散創造了條件。

  人類不能往回走,但我們現在的樣子就像是對恐怖主義“不設防”,那些消耗了大量人力和財力的安檢措施,一方面有用,一方面也有一點“防君子不防小人”,它們由於紕漏太多,很多時候成為不了專業恐怖分子的對手。

  全世界的恐怖分子顯然在相互學習,也在彼此刺激、鼓舞。當各種仇恨仍在源源不斷産生出來的時候,極端主義把其中一些仇恨引向恐怖主義式的殺戮。以政治仇恨為基礎的傳統恐怖主義正與報復社會的“獨狼”式恐怖主義逐漸模糊界限,至少在發動襲擊的形式上越來越像。經網際網路時代的資訊放大,恐怖主義潛移默化地壯大了聲勢。

  人類打擊恐怖主義的任務非常重,在未來很長時間裏,對付恐怖主義很可能是人類社會的實際最大挑戰。其他挑戰或許理論上更嚴重,但反恐會更普遍和緊迫,它所耗費的成本也將更高。

  遺憾的是,在打擊恐怖主義的問題上,國際社會總的來看仍在各行其是。氣候問題在尚存爭議的情況下能夠開成國際大會,而反恐如此確鑿的使命卻還沒有一個全人類的論壇給予支援。在對恐怖主義的定性上還存在不少爭議,更不要説國際反恐合作走向機制化了。實際上,一些國家的政府仍在看輕恐怖主義對國家安全的危害,它們的大部分注意力仍停留在地緣政治上。

  人類有可能處在抑制住恐怖主義和承受其大規模擴散的十字路口。整個世界,尤其是各國政府需要動員起來,不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對付國內恐怖主義案例,還要把有力量的國家連結起來,打造一個強有力的人類反恐共同體。

  下一頁   [延伸閱讀]   多國譴責恐怖主義行徑,重申“共同打擊恐怖主義”重要性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