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安倍內閣決議強推希特勒自傳 《教育敕語》再次罔顧民意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藍雅歌 環球時報記者 張雪婷]日本安倍內閣通過決議,允許將希特勒自傳《我的奮鬥》作為日本教材的內容,此舉在海外及日本國內引發質疑和批評。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日前報道,日本政府14日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一篇答辯書,允許把希特勒的自傳《我的奮鬥》引入教材,作為歷史課相關內容。答辯書上具體寫道:“按照教育基本法的宗旨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在校長和學校創辦人負責、並判斷是有益且適當的情況下,可予以使用。”一些日本民進黨議員對這種做法曾表示質疑,對此,這份答辯書辯解道,有些學校已經將《我的奮鬥》的一部分內容用作教材,作用是讓學生理解該書創作時的歷史背景。《日本時報》稱,如果發現有人利用《我的奮鬥》來宣傳種族歧視、仇恨等負面思想,監管者會介入並嚴格查處。
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以來,日本政策右傾化在各個領域都有所體現。安倍內閣不僅強行修改安保法案,還通過文部省實施種種政策,強化民族主義教育。最近在“森友學園事件”中,媒體揭露出該學園強迫兒童背誦象徵日本軍國主義的《教育敕語》,企圖進行“忠君愛國”教育。對此,日本政府不顧國民批判和反對的聲音,通過內閣決議允許學校制定各自的教育方針。
此次針對《我的奮鬥》問題的答辯書讓許多人無法接受,但和本月4日通過《教育敕語》答辯書有共同之處。當時那份答辯書也稱,只要不違反憲法和教育基本法,便不會阻止學校使用宣傳“為國盡忠,報效天皇”的《教育敕語》作為道德教材。雖然日本政府在二戰後為防止軍國主義思想復活,曾將《教育敕語》排除在教育領域外,文部大臣松野博一曾表示,如果只是用《教育敕語》來教授學生“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發展階段”的話,作為教材是沒有問題的。
日本內閣的此項決定一齣,引來不少不解和抗議的聲音。日本札幌市律師豬野亨在部落格上發表文章寫道,繼《教育敕語》後,《我的奮鬥》也被允許用作教材,“安倍政權的脫韁沒有止境”。他認為,這種教育會過分地激起學生的民族主義思想,而“納粹德國正是因為有民族自我優越思想,所以才發動大戰、虐殺猶太人。”豬野寫道,如果想要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沉重,不如讓他們看看戰爭時強制收容所的老照片;用《我的奮鬥》作為教材,就已經説明日本政府將該書當做納粹權威的“寶典”,想要給它“正面的評價”。他在文章最後稱:“無論是《教育敕語》,還是《我的奮鬥》,都是安倍政權想要跳起來,把過去負面的歷史給予肯定的評價。日本在過去經歷的亞太戰爭對於安倍來説就是聖戰,因此他無法貶低日本與納粹德國結盟這件事。”
《日刊體育》17日刊登文章,對安倍內閣倒行逆施的行為予以批判。報道稱,安倍內閣和過去一樣,不斷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作出決議;內閣在《教育敕語》之後,同意將《我的奮鬥》作為教材,這種對負面歷史重新進行評價的做法令人愕然。《每日新聞》指出,安倍利用《教育敕語》,旨在鼓吹“新國家主義”動員國民參加戰爭。《日本經濟新聞》社論稱,這種文章根本不適合被用作道德教材。
長久以來,安倍內閣令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常被調侃。《朝日新聞》3月曾報道,日本文部省在對小學道德教材的審定中,由於教材中出現“麵包房”的字樣,結果沒有通過一審,之後出版社把所有的“麵包房(西方食品)”改成“和果子屋(日本點心店)”才順利通過。文部省認為,這樣有助於學生增進對日本的國家和鄉土之愛。類似的帶有西洋色彩的遊玩器具也都被改為傳統日本的玩具。《日刊新潮》曾對“麵包房”事件嘲諷道,麵包在日本已經有500年的歷史,現在討論麵包和日本點心哪個更讓學生産生鄉土之愛毫無意義。另外,文部省在2015年頒布教科書指導要領,要求在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描述中,必須明確寫出,“中國主張30萬人死亡的説法,沒有明確根據”。當時,日本記者池上彰在《朝日新聞》撰文指出,這樣的審定結果簡直讓人震驚;《東京新聞》也認為,這讓日本教育更加遠離“增進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的初衷。
批評此次內閣決議的不僅是日本媒體,許多日本網民也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不滿。一篇在推特上轉發上千次的評論調侃道:“麵包房不能入課本,希特勒就可以;公務員選舉運動被禁止,安倍昭惠卻能陪同政府職員聲援選舉。”另有網民評論:“安倍政權是不是不知道,這本書在國際社會究竟是多敏感的問題。這並不是內閣可以決定的事情。完全負面的納粹主義,基本上可以説是個禁區。國際上肯定會(對這種做法)吃驚。”也有很多網民表示“安倍晉三不會思考也不會判斷”、“這是在宣佈放棄日本戰後的民主發展”。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