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巴西人的“快樂”是從哪來的?

2017年04月14日 10:51:13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字號:    

  巴西不僅沒有多少“天災”,“人禍”也較少。就最大的“人禍”戰爭而言,巴西的獨立沒有經過血雨風腥,而是由和平過渡而來,獨立後參加的幾次戰爭都以完勝告終,基本上沒有留下多少創傷。在巴西,很少看到其他南美國家引以為榮的軍事遺産:城堡、要塞、兵器廣場、英雄雕像、戰爭博物館等。巴西地處地球一隅,遠離世界強國和國際舞臺中心,不存在夾縫求生存之虞;綜合國力遙遙領先於周邊國家,也沒有外敵入侵之患。更可貴的是,巴西雖然是世界戰爭史上屈指可數“常勝將軍”,但自身沒有擴展領土的動機和稱霸一方的傾向。這一點,在巴西歷史上已得到了反覆印證。如巴西皇帝佩德羅二世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任期內,參與的唯一戰爭是由巴拉圭獨裁者洛佩斯的挑釁才被迫應戰。巴西得勝後便立即同鄰國言歸於好,甚至主動將戰利品退回給戰敗國。有鋻於此,巴西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非常小,而且其中80%都用在了人員薪水和退休金上。二戰時期,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堅持認為,作為拉美的“一方諸侯”,巴西的人口、面積、資源以及二戰中為反法西斯同盟的勝利做出的傑出貢獻,使它有充分的理由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巴西差點成了南半球的唯一“常委”。

  對外少戰爭,對內也無種族衝突。巴西是個移民國家,數波移民浪潮使得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巴西有最早的“移民”紅棕色印地安人,有來自葡、德、意的白種人殖民者後裔,有農奴時代留下的黑種人,也有後來中、日、韓的黃種人移民。當然,目前最多的還是咖啡色皮膚的混血人。在這個“民族大熔爐”之中,沒有“先來”與“後到”、“正宗”與“非正宗”之分。法國社會學家戈比諾曾誇張地説,如果説巴西有一個純種人,那就是出生在巴西的巴西帝國皇帝佩德羅二世。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都發明瞭專門詞彙,用以攻擊或譏諷其他人群,但在巴西語匯中,卻沒有專門用於貶損黑人或混血兒的貶義詞。在邪惡的種族理論中被視為罪孽和自我毀滅的異族通婚,在巴西卻成了整合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徑,從而大大縮小了種族界限,保持了巴西500多年的穩定。《巴西:未來之國》的作者茨威格在1941年訪問巴西後禁不住這樣讚嘆:“凡是來過巴西的人都不願意離開這裡;……美麗十分罕見,而完美的美麗幾乎只是一個夢。”

  如此集眾寵于一身,如此遠離天災人禍,巴西人自然信心爆棚,不知道什麼叫“背井離鄉”“饑寒交迫”“缺衣少食”。至於上升到哲學層面的語言,諸如“逆境淬礪”“空乏其身”“居安思危”“多難興邦”等,巴西人更不可能讀懂,也懶得讀懂。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