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埃及複製中國樣板欲”改革開放” 提煉中國經驗重新”看向東方”

2017年03月28日 08:42:58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中國幫埃及“改革開放”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王文

  埃及是尼羅河流域擁有著七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與黃河流域的中國、恒河流域的印度、兩河流域的巴比倫一起,被史學界視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2011年爆發的“阿拉伯之春”使埃及政權更疊,社會失序,原本是中東大國的埃及一度陷入衰退。近年來,埃及逐漸恢複元氣,尤其是中埃兩國關係升溫,中國經驗與投資帶給埃及發展的新希望。近日,筆者訪問埃及,調研開羅、紅海沿岸等地,著實感覺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給埃及帶來的實際利益,無疑是一輪對埃及版“改革開放”的大幫扶。

  渴望中國援手——“1%中國海外遊客來,埃及就得救”

  筆者所乘航班午夜降落埃及。20多分鐘的降落過程,鳥瞰開羅,燈火通明,街市如晝,世界最長河流尼羅河兩岸霓虹閃爍。全團人員紛紛感嘆,開羅比想像中繁華、氣派,而此時有人提醒才想起,開羅是阿拉伯世界與整個非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不過,接機朋友很快提醒道,開羅是“夜晚比白天好,地下比地上好”的城市,意思是“晚上看像香港,白天看像磚廠”,而大量文物深埋地下、尚未發掘,暗喻這個國家有待開發。果不其然,第二天就看到開羅的另一面:除尼羅河兩邊少數旅館建築外,全城幾乎都是不超過十層的老房矮樓。中國外交部領保中心發來的短信“近期埃及北西奈地區發生多次政府軍與恐怖分子激戰,暫勿前往北西奈、達阿卜地區。如遇緊急情況 ……”,也提醒我們這個國家仍未從“阿拉伯之春”中完全走出。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埃及在前總統穆巴拉克的長期執政下,一度是“中東一霸”,連續30年保持平均5%左右的增長率。不過,埃及深陷“拉美陷阱”,2011年國家動蕩更是嚴重衝擊國民經濟。更糟的是,過去十多年埃及人口猛增,近1億人口擠在僅佔國土(多為沙漠)5%可居住土地上(面積略大於中國海南),貧困人口高達40%。

  塞西上臺後,埃及經濟逐漸從陰影中走出,增速從2011年的1.8%回升到2015年的4.2%。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評估,埃及在2016年一度趕超南非,躍升為非洲第二大經濟體,並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非洲第一經濟體。埃及官員對筆者説,塞西積極“向東看”是國家發展回到正軌的重要原因。

  塞西總統2014年6月上任不久,在年內兩次訪華。據一位隨訪的埃及外交官回憶,塞西當面向習近平主席感謝中國在埃及最困難時伸出援手,決心同中方發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位外交官説,塞西過去兩年都訪問了中國,今年還會。每次訪華結束,不只是帶回許多交流合作的務實項目,還有中國發展經驗,“如打擊腐敗、改善民生、招商引資、設開發區等,都是從中國學的。”這位外交官雖已退休,但近年來努力學習漢語,他悄悄告訴筆者,“這就像中國3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埃及也在改革開放,埃及人很努力,但還需要中國人的幫助。”

  在塞西全力推動下,中國已躍升為埃及人心目中最受歡迎、最重要的國家之一。2011年至2015年,埃及吸引外資額從負4.8億美元增長到68.8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的投資達6.6億美元;埃及商品進出口額從793.6億美元增長到976.4億美元,其中與中國達128.7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埃及最大的貿易夥伴。

  在開羅各大景區,中國遊客隨處可見。“至少一半旅遊者來自中國,全開羅有300名會講漢語的埃及導遊,但據説還缺1000名。”跟筆者一起的導遊是一個地道的埃及姑娘,在埃及國家博物館內唯一仿製品、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羅賽塔碑前,她説:“太多國家佔領過埃及,但中國沒有。中國人旅遊與投資給埃及帶來發展。沒有中國人,我就沒飯吃了。”

  開羅一位官員似乎很了解中國人的出境遊熱潮,他“抱怨”道,2015年中國出境遊1.2億人次,來埃及的才12萬,僅佔0.1%,“太少啦!如果有1%,那埃及就有救。”筆者橫向比較,2015年中國赴日遊客500萬人次,在日消費約123億美元,佔埃及當年GDP的3.7%。以此推算,如果1%中國出境遊客赴埃及,將使埃及GDP額外增長近1個百分點。開羅官員所言不虛啊。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