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考量
美伊在導彈試射上的針鋒相對和在霍爾木茲海峽的劍拔弩張讓雙方關係日趨緊張。雙方各執一詞,都認為對方是挑起爭端的始作俑者。伊朗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不停製造針對伊朗的事端,是為展開新一輪對伊制裁網羅罪名。
根據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2015年達成的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伊朗以暫停核計劃為代價換取西方取消對其經濟制裁。但目前看來,美國近期內沒有解除對伊朗制裁的打算,反而出臺了更多的制裁措施,伊朗因此指責美國出爾反爾。
分析人士認為,伊核協議的實際意義在於西方國家解除對伊朗的國際制裁,為地區局勢朝著積極、穩定方向發展提供機會,而美國的新制裁措施無疑將對歷經10年才達成的伊核協議造成影響。
另一方面,伊朗內部的保守勢力也有自己的顧慮,他們擔心解除制裁後,國內經濟逐步對外開放,這可能導致社會、文化西方化,甚至政治領域也可能發生演變,以至於威脅到伊斯蘭共和國體制。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稱,伊核協議絕不會為美國勢力滲透伊朗鋪路。
因此,面對美國的種種新動作,伊朗沒有絲毫示弱。伊朗總統魯哈尼告訴國防部,伊朗不會接受任何對導彈計劃的限制。他説,伊朗發展和製造不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是保衛國家的重要傳統手段,這一行為將繼續下去。伊朗輿論也認為,伊朗政府的態度不會受外界影響,伊朗導彈研發試射的進程也不會改變。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