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為期兩天的訪日行程于本月16日落下帷幕。兩日內,普京方面均以遲到的姿態“淡定”亮相,而在兩國首腦會晤後,普京更用“很天真”回應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盛情相邀下對領土問題的“殷切盼望”,最終也未能取得日方期待的實質性進展,日俄心理戰還將繼續。
金援鋪路:日本砸錢謀突破
16日,普京結束了在日本山口縣長門市的首日訪問。然而,在此前飛抵日本時遲到兩個半小時的情況下,普京離開山口縣飛往東京時又遲了50分鐘,其搭乘的總統專機也出現故障,不能起飛,使得安倍原定當日上午在首相官邸與普京舉行第二輪會談的計劃被迫臨時改變。
另一方面,安倍為了在首相官邸迎候普京,當地時間15日上午就提前離開山口縣宇部空港返回東京。過了許久,安倍才在首相官邸接到姍姍來遲的普京,並一起檢閱了日本自衛隊儀仗隊。隨後,二人共進午餐,隨後進行了簡短的會談。正式會談至當地時間13時才正式開始。
16日,普京與安倍參觀了柔道中心“講道館”並觀看示範表演。普京也盛讚安倍家鄉“非常美”,同時感謝山口縣和長門市居民的熱情招待。
在由雙方內閣成員和兩國經濟界財界代表人士參加的懇談會上,雙方除了就能源領域等八個對俄經濟合作計劃的具體內容達成協定外,兩人還出席了醫療等項目的政府文件交換儀式。其中,日方提供的合作包括民間在內總額約達3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6億元),民間企業等交換的協議文件有六十多項。
兩國首腦還在會談後舉行聯合記者會併發表聲明,稱雙方就啟動在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的兩國共同經濟活動的磋商達成了一致。日本政府在發表的新聞公報中稱,日俄啟動這一磋商有可能成為走向締結和平條約的“重要一步”,雙方就此“達成了相互理解”。
公報指出“兩國首腦表明瞭解決和平條約問題的自身真摯的決心”。關於年事已高的北方四島原島民的掃墓事宜,兩國首腦向本國外務部門下達了指示,要求研究手續簡便化。該公報沒有關於北方四島歸屬問題的表述。
此外,雙方還就放寬簽證條件促進人員往來、擴大地區間及體育領域的交流達成一致。此外雙方還就日本企業參與面朝北冰洋的俄格達半島天然氣田開發項目的政府間協議進行了確認。此前,日方作為對俄制裁措施凍結了有關放寬簽證的磋商,這一制裁事實上將被解除。
各説各話:領土底線難讓步
對此,安倍事後在記者會上表示,日俄將圍繞在北方四島進行經濟活動建立“特別交涉制度”,這意味著兩國在締結和平條約問題上邁出“重要一步”。他指出,希望在兩國和平條約締結問題上,“在我這一代畫上休止符”。
但普京則回應稱,認為俄羅斯和日本能夠立即解決和平條約的想法“很天真”,但應該尋找解決途徑。問題雖然無法立即解決,但有必要摸索解決方案。普京指出,與日本在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的合作將促進醞釀今後進行和平條約談判的氣氛,並邀請安倍訪俄。
他還説,已與安倍達成共識,將竭力實現原島民對包括未對外開放地區在內的北方四島進行自由訪問。他還稱,已向安倍提議實施薩哈林州和北海道居民可自由往來的制度。普京還強調,俄羅斯在與日本討論和約時應明白,在東京與美國特殊關係背景下期待什麼。
作為回應,安倍表示,他會出席將於2017年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他説,北方四島應成為俄羅斯人和日本人“混居的地區”。
他還指出,俄日兩國應盡最大努力,令兩國關係中不出現“輸家”,兩國在北方四島的共同經濟活動不應對任何一方造成損害。
多重壓力:四島難題仍待解
二戰結束後,俄日兩國圍繞爭議島存在分歧,兩國至今未能簽署和平協議。今年5月,安倍提出用“新思路”來改善日俄關係,即放棄堅持多年的政經不分離原則,取而代之的是經濟合作與和平條約談判平行推進的方針。
此後,在今年9月份的東方經濟論壇期間,日本更是積極提高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規模。論壇期間,俄日雙方簽署的經濟合作協議總額達到了168億多美元。
面對日本充滿誘惑的“新思路”,俄方立場似乎並沒有太大改變。今年下半年以來,俄羅斯外交部、總統新聞局、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國家杜馬(議會下院)等多個重要部門、機構的領導人、代表密集發聲,稱和平條約可以簽署,但“俄羅斯不會用領土來做交易”。
普京與安倍會談後,俄羅斯總統助理尤裏 烏沙科夫強調在爭議四島進行的“共同經濟活動必須基於俄羅斯的法律實施”,立刻對日本方面進行了牽制。隨後,日本方面的安倍隨行人員則強調“不得損害我國的法律立場”。
《日本經濟新聞》對此指出,有關爭議島嶼,包括首腦在內的日俄間的心理戰,似乎還將持續下去。另有分析稱,從目前來看,俄日間在解決領土爭端問題上,短期內還存在很大分歧。俄方一味強調自身領土立場,可能對日本“新思路”的實施産生阻力,從而影響獲得來自日本的“實惠”。
除了兩國間的隔閡,還有來自西方的重壓。針對普京此次訪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不認為日本會作出“與西方七國集團(G7)不一樣的舉動”。對此,東京的外交人士認為,這是白宮給予安倍的“警告”,要求日本不要出賣西方集團的共同利益。(吳倩)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