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親臺勢力,在美國都是哪些人?

2016年12月07日 08:31:37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臺無孔不入“做工作”

  對美國的“親臺派”“挺臺派”“知臺派”,臺灣方面如數家珍。此次“通話事件”發生後,島內就對幾個“關鍵人物”如福伊爾納、葉望輝等做了不少報道。

  以傳統基金會前總裁福伊爾納為例,臺媒稱他是堅定的“親臺派”,幾乎年年到臺灣訪問,與馬英九也關係友好。前幾年馬英九母喪,福伊爾納是馬英九母喪後見的第一個外賓。據説,傳統基金會一年有8000萬美元預算,而福伊爾納任該基金會總裁36年,2013年才卸任,影響力不容小覷。

  蔡英文今年5月上臺後,頻頻展現拉攏美國的架勢,不斷邀請美國重量級人物訪台。6月初,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率領劉雲平等眾議員訪台3天,呼籲美國造船産業應提供更多專家與技術協助臺灣進行潛艦設計。7月,特朗普的政策顧問納瓦羅訪台,返美後隨即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上發表“美國不可放棄臺灣”專文。

  臺灣同時派人到美國打探最新政情。11月初,由民進黨中央黨部主管和民進黨“立委”資深幕僚組成的觀選團到紐約、華盛頓、洛杉磯觀察美國大選,並分別與美國兩大黨主司政黨交流的美國國際民主研究院和共和黨國際事務協會座談。

  臺灣官員稱,特朗普當選總統後,臺駐美人員、“外交”系統更是動了起來,與特朗普團隊、幕僚、顧問等人員展開全面性接觸,最終促成通話。

  另一方面,臺灣策動美國內部為美臺關係點火升溫。今年9月,由臺灣涉外部門策動美國“挺臺派”眾議員夏波、薛曼、柏吾等人推出“臺灣旅行法”,法案聲明,美國應該促進美臺之間“所有層級”互訪。

  在美國大力經營人脈,臺灣有著深厚傳統。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臺灣對美國國會所做的工作幾乎細緻到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臺灣駐美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曾給美國國會送去很多烤鴨,現場烤著給議員吃。臺灣方面經常邀請美國議員及其助手來臺,以前不乏直接的現金交易,現在依然有一些利益交換。俞新天説,臺灣的這種“工作”做到了見縫插針,無孔不入,並且還有延續性,即使美國國會換人,臺灣還在孜孜不倦地“做工作”。

  但眼下,美方“親臺派”能否幫民進黨當局拓展“國際空間”在島內仍不乏疑問,“通話事件”看似讓臺美關係有所突破,但是福是禍仍未可知。島內不少專家認為,幾分鐘的談話改變不了世界格局。當年臺灣涉外部門全力促成李登輝到母校美國康奈爾大學演講,事後為此付出慘痛代價。更有臺媒拿美國前總統裏根的例子稱,“未上任前,一切都是變數”。1980年大選期間,反共、“友臺”的裏根甚至多次公開表示要和臺灣“恢復邦交”,但最終卻和大陸簽訂了對臺灣非常不利的《八一七公報》,1984年還留下一張和中國領導人在白宮草坪手挽著手走路的照片。【環球時駐美國、臺北特約記者 魯銘 陳太曦 環球時報記者 吳雲 吳志偉】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