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英媒:科學家模擬人造怪物4000年消滅人類

2016年10月31日 08:52:28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每日科學:人類壽命越長 物種滅絕越快

  參考消息網10月11日報道美國媒體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隨著人類預期壽命的延長,鳥類和哺乳動物被入侵和瀕臨滅絕的比例也在增加。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0月9日報道,研究人員分析了15種社會和生態變數的組合,從旅遊業與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到用水緊張與政治穩定。然後,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因素與鳥類和哺乳動物被入侵和瀕臨滅絕之間的關聯,環境保護主義者奧爾多萊奧波爾多將鳥類和哺乳動物稱為衡量“土地病態程度”的兩個指標。該研究結果刊登在9月一期的《生態與社會》雜誌上。

  報道稱,一些用來衡量人類對環境造成影響的指數很少將人類預期壽命考慮在內,但是研究證明,人類預期壽命是全球物種入侵與滅絕的重要預報器。

  研究報告的主要撰寫人、博士後學者阿倫洛茨説:“從所有這些數據來看,人類預期壽命對於鳥類和哺乳動物受入侵及瀕臨滅絕起著決定性作用。”

  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100個國家的數據。結果發現:紐西蘭、美國和菲律賓是鳥類瀕危滅絕和受入侵比例最大的國家。

  報道指出,紐西蘭是所有瀕危和受入侵物種加起來比例最高的國家,這主要是由於它缺乏本土的陸棲哺乳動物。研究報告説,在過去的七八百年裏,紐西蘭經歷了非本土物種的大規模入侵,給生物多樣性造成災難性損失。

  非洲國家的被入侵和瀕危鳥類及哺乳動物的比例最低。這些國家的國際貿易很少,從而減少了生物入侵的機會。

  報道認為,隨著一個國家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的提高,鳥類和哺乳動物被入侵的比例也會隨之增加。研究結果表明,有必要從科學的角度更好地理解人類與其生活的環境之間的複雜關聯。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