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俄媒評普京執政16年:不能變成中國也該成阿聯酋

2016年01月15日 06:31: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普京(資料圖)

  標題:俄媒文章評普京執政16年:經濟發展遠非承諾的那樣

  《俄羅斯商業諮詢日報》1月13日刊登了維亞切斯拉伕伊諾澤姆採夫的一篇文章,題為《普京執政16年的總結》。 文章稱,俄羅斯現政權原本是有時間和資源的,即便不能把國家變成又一個中國,至少也能打造成另一個阿聯酋,併為未來數十年的經濟騰飛夯實基礎。然而,事實究竟如何?

  錯失的歲月

  文章稱,步入2016年的頭幾個工作日,俄羅斯人的注意力都被盧布匯率和國際油價所吸引:1月12日上午,1美元兌換77盧布、每桶布倫特原油價格31美元。不久前,很多人還以為上面的數字是天方夜譚,如今,要平靜接受它們只怕越來越難。

  不要以為上述焦慮跟節日無關。相反,它與另一個從不慶祝,但卻極為重要的事件直接相連——16年前的新年前夜,普京走進了克里姆林宮。因此,在俄羅斯人關注油價,被它的低迷壓得喘不過氣之時,普京對此負有責任,因為正是他的政策導致了俄羅斯除了石油,一切乏善可陳。

  文章稱,普京執政的第17個年頭拉開帷幕,國家狀況如何?平均工資若換成美元,則已倒退至2005年10月的水準,而以美元計算的國內總産值,則與 2006年時旗鼓相當。預測今年的GDP將達到77.2萬億盧布、平均匯率為79盧布兌換1美元;作為對比,按俄羅斯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06年的 GDP為26.7萬億盧布,當時的央行匯率為27.17盧布兌1美元。

  近3年間,俄羅斯的資本外流總額高達2800億美元。在普京執政期間,若以盧布計算,軍費開支增長了6.5倍,若換作美元,是3.4倍。官員變成了統治階級,數百枚新徽章被佩戴在不同人的胸前。

  在這16年裏,俄羅斯經歷了兩場戰爭,後蘇聯地區的鄰國對俄羅斯唯恐避之不及,與主要經濟夥伴的關係也遭到破壞。

  重新站起來?

  文章稱,作為國家元首,普京相當幸運。油價從2000年的每桶28.5美元飆升至2010-2014年期間的102美元。在他的領導下,國民一心期 望掙錢、消費,還有“重新站起來”。在此條件下,俄羅斯如果不能變成中國,至少也能成為阿聯酋,為未來數十年的經濟騰飛奠定基礎,然而事實上呢?

  不妨從普京數次為之大做廣告的“俄羅斯經濟引擎”,即大型國企談起。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國家最大的壟斷企業,這些年都由普京的密友管理,鋪 設了若干令人印象深刻的管道,但在2015年的開採量卻不及1999年,分別為4140億和5450億立方米。普遍認為,俄氣集團的産能其實要多得多,只 是國內需求不振。然而,為何卡達卻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它將産量從240億提升至1770億立方米,銷售卻從未遭遇瓶頸。

  再看俄羅斯石油公司,這些年間,它不斷吞併一切可能的石油資産,從尤科斯到伊捷拉天然氣運輸公司,又在2013年花550億美元買下了秋明英國石油 公司,但如今自己的市值僅為340億美元。被寄予厚望的對外經濟銀行,經過多年經營,如今瀕臨破産,國家不得不拿出逾萬億盧布拯救。俄羅斯技術公司除了履 行那些掏空預算的軍事訂單外,幾乎一無所長。

  在普京執政年代,俄羅斯經濟中發展最快的幾乎都是非國有行業:批發零售貿易、通信、私營銀行等,國家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

  傻瓜與道路

  文章稱,再看基礎設施建設。所有經歷繁榮的國家,哪怕是石油美元帶來的繁榮,第一件事情都是修路、鋪高鐵、建主幹道、架設橋梁和立交橋、發展電網, 中國便是最好的例子。這是國際慣例,但俄羅斯屬於例外。16年來,它沒有鋪設哪怕1公里的現代化高速鐵路。2014-2015年,每年興修公路1200公 裏,相當於2000年時的四分之一。上世紀90年代便開工的莫斯科到聖彼得堡的公路,現在還未建成。據俄氣集團提供的數據,居民區的天然氣覆蓋率在1年內 提升了0.1%,達到65.4%,按這種速度,國家實現完全的天然氣化得等到22世紀初了。

  16年來,俄所有港口的吞吐量增長僅相當於上海1個港口的50%,2014年通過北方海上航道運輸的物資僅有13萬噸,較1999年的46萬噸更少。

  文章稱,從哪重新站起來?俄羅斯疆域的廣袤和居住的便利體現在哪?只有千篇一律的美好承諾。在這些年間,普京承諾將“國內總産值翻番”,“擺脫 石油依賴”。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第一個口號于2003年提出,但按目前的經濟走勢,俄羅斯2018年的國內總産值倒是很可能退回到2003年時的水準。至 于後一口號,下列數字很能説明問題:1999年時,石油、石油産品及天然氣在出口中所佔比例為39.7%,而2014年則已高達69.5%。俄羅斯沒有實 施任何工業改革,普京時代的俄羅斯是工業生産增長落後於GDP增速的唯一新興市場國家。

  “碰運氣”

  文章稱,社會領域的改革、負責公民正常生活水準的國家機構的服務簡直是災難性的。當國庫被石油美元堆滿之時,免費醫療幾乎消失。所有指標都無一例外 地證明了中等教育水準的災難必滑坡,高校早已淪為製造一文不值文憑的工廠。就連普京時代的“名片”即強大的緊急情況部,也沒有迅速趕到奧爾斯克近郊,拯救 被雪堆困住的幾十條生命,導致有人凍死。至於官員與犯罪集團的勾結,就更毋庸贅述了。

  然而,最令人震撼的莫過於石油泡沫所逐步形成的虛幻的繁榮,正在迅速且一去不復返地消失。5年了,政府似乎一事無成,連減緩增長下滑速度都沒做到。 政府將私人養老儲蓄凍結3年,這無異於向公民強制借貸。多年來政府一直引以為傲的儲備基金,可能在1年或是1年半之後便會花光。在油價出現首次下滑後,退 休金便已停止隨物價上浮,大規模削減社會保障支出的日子似乎已並不遙遠。

  文章稱,如今,治理國家的是一位説得很多,但幾乎什麼具體事情都不做的人。數10年來,他一直將希望寄託在國際行情的順風順水上。這是治國軟弱無力的表現。政府能夠花掉成百上千億美元,但卻提不出雄心勃勃的計劃,也挑不出可以執行它們的人才。政府只會不斷地重復老生常談的口號,既不能激勵企業界的發展,也不鼓勵國民創業。面對石油期貨價格的不斷下滑,俄政府已陷入茫然當中,大概只能寄望于好運氣了。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