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11月28日離任回國。2010年7月,丹羽成為首任“從民間而非官場起用的駐華大使”備受期待,如今送別他的則是一片嘆息聲。“命運坎坷”,日本富士電視臺28日這樣總結丹羽的在華任期,“他遭遇了兩次中日關係的重大突發事件,均涉及釣魚島問題,這讓他的努力最終走向滑鐵盧”。共同社稱,丹羽在華任職期間努力嘗試經濟外交,但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作為駐華大使的他不得不被民主黨的政治主導牽著鼻子走,“在重大問題上,民間出身的丹羽甚至得不到起用他的民主黨的支援”。
“以尖閣開始,以尖閣結束”,在26日的離任記者會上,丹羽這樣總結自己兩年零4個月的駐華任期。2010年9月,中國漁船在釣魚島海域附近遭日本巡邏船撞擊,船長被逮捕,中日關係陷入緊張。今年9月,日本政府宣佈將釣魚島“國有化”,引起中國政府強烈抗議。《産經新聞》稱,丹羽在離任記者會上向日中兩國政府都提出了逆耳忠言。他稱,“日中關係正處在風雨時刻,我心存遺憾”,“涉及領土主權的問題不可妥協,但雙方應從大局出發,保持克制和溝通”,“日中關係是超越夫妻的關係,夫妻尚可離婚,日中不能。人的壽命不過百餘年,但日中是幾千年的鄰居。”不過,丹羽也稱,“通過和不少中國高層人士的交流,我堅信日中關係有光明的未來”。
針對丹羽的發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8日説,中方將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和一貫的,重要的是日方正視非法“購買”釣魚島後導致的中日關係嚴峻局面,拿出誠意和實際行動,妥善處理有關問題,使兩國關係儘快回到正常發展軌道。
“被淹沒在釣魚島問題中的民間大使,日中外交新風試驗失敗”,時事通訊社26日以此為題評論稱,在上任之初,日本職業外交家們就對丹羽的“專業能力”提出質疑。今年6月,丹羽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批評時任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購買釣魚島的舉動“將給日中關係帶來深刻危機”。報道稱,這讓“日本政府的擔心成為現實”,“丹羽所説雖然是大實話,但不是作為外交官該説的話”。一名日本政府內部人士28日也對《環球時報》記者稱,“丹羽畢竟是民間大使,缺乏外交經驗。在任期間,他確實頻繁到中國各地訪問,但是他不是去做日中友好親善大使去了。作為日本駐中國大使,他應該發揮能力,廣交中國高層人脈,爭取避免日中關係惡化到如此地步。”
“最壞時期就任的駐華大使”,時事通訊社稱,即使是中國方面的日本問題研究者也對丹羽抱有同情。《讀賣新聞》稱,在26日的離任記者會上,有日本記者刁難提問,質問丹羽身為大使為何沒有通過外交交涉防止日中關係惡化。“日中關係惡化到如此地步,即使是職業外交家也無法打開局面”,文章評論説。共同社稱,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裏,丹羽在任期內堅持“現場主義”,努力嘗試經濟外交,帶領日企考察了中國33個省級行政區中的27個地區,在向地方政府高官推銷日企方面發揮了一定領導力。評論指出,丹羽雖為知華派,但始終未能發揮出充分的作用。在重大問題上,作為民間人士的丹羽甚至得不到民主黨的支援,連自民黨高層都批評這一點,認為“丹羽真的很可憐”。朝日電視臺28日稱,丹羽在處理中日關係方面“兩面受制”,這反映了日本外交中政治家主導決策模式的弊端,丹羽本人曾表示,希望自己的後任是官僚出身。
不少日本媒體還關注到了丹羽對中國的批評。26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對於中國民間出現“日本力量不再、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再需要學習日本”的觀點,丹羽稱,“這非常傲慢,這種觀點在全球化時代尤其錯誤”,“中國經濟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在勞動者教育、軟體等方面,需要學習日本的地方還很多”。
丹羽的後任、新任駐華大使木寺昌人將於12月中旬來華就職。木寺被認為是日本外務省內的人才,日本《每日新聞》曾撰文指出,木寺是個“在緊急情況下很堅強、很有主意的人,越敲打越強硬,是最適合目前日中關係的人選”。“他還是個無利不起早的男人,將會對中國施行各種招數。”日本《時事政治》網站27日稱,知華派官僚重回對華外交第一線,但這不太可能改變中日關係目前的僵局,雙方民眾感情正急劇惡化,在下月日本眾議院選舉前,現任日本政府也不可能對對華政策進行任何實質性調整。而如果在選舉中民主黨下臺自民黨上臺,日中關係將面臨更多未知數。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