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下午,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突然在黨首討論中宣佈于11月16日解散眾議院,震驚日本全國。隨後,日本政府與民主黨高層召開會議決定於12月4日發佈眾院選舉公告、16日投票。
三大條件獲得滿足
根據事先達成的議程,14日下午日本首相野田與在野的自民黨、公明黨和國民生活第一黨的黨首進行黨首討論。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按照計劃在討論中逼迫野田儘快做出解散眾議院的決定。在野田提出的三項解散條件中,民主、自民和公明三黨已就《特例公債法案》的通過和設置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國民會議兩項達成了協議。
為了能進一步推動選舉制度改革法案的早日通過,野田在與安倍的討論中採取了“短兵相接”的戰術,開始主動攻擊。在討論中,野田突然表示,如安倍能承諾在本次國會中實現調整選舉區和削減議員數量的選舉制度改革,他當天就可提出具體的解散日期。面對野田突如其來的進攻,安倍一時慌了神,稱野田未能回答他的問題並要求分別處理選舉改革的具體問題。
為了體現自身的改革意志,野田反擊稱,願在日本國民面前承諾如果自民黨能做出決定,可以在本月16日解散眾院。面對安倍的慌張應對,野田再進一步,稱以後拿出結論也行,哪怕同意在明年定期國會期間完成選舉改革也可,那就16日解散吧。安倍只好連連表示同意。安倍在黨首討論中沒有作出承諾,但在隨後的自民黨緊急會議上決定同意該提案。安倍表示:“全面支援首相的提案。將盡最大努力於明年的例行國會期間削減議員席位。”
迫於形勢強勢決斷
面對黨內強烈反對年內解散的壓力,野田突然表示在兩天后解散眾院不僅讓安倍吃驚,同時也震動了日本。這將是2009年8月民主黨開始執政以來舉行的首次眾院選舉。依據當前的民意調查,自民黨極有可能奪回政權。此外,剛剛成立、基礎未穩的“日本維新會”及“太陽黨”等日本所謂的第三極勢力面對突然提前的選舉也顯得有些準備不足。
對於野田突然宣佈解散眾議院,並且日期明確在2天之後,各方開始探討野田突然做出決斷的原因。日本主流媒體認為,促使野田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主要還是來自於野田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和民主黨自身。
首先,此舉符合野田的政治風格。野田知道3個月前做出“近期解散”這一承諾的嚴重性,繼續拖延下去不利於其個人和民主黨的威信。可以説,野田早在內心作出了年內解散眾議院的決斷。
其次,此舉可以避免政治僵局。民主黨內反對解散的呼聲高漲,繼續有人醞釀離黨,同時也有要求罷免野田黨首資格的意見出現。如果再有脫黨者,民主黨將失去過半席位,只能被迫解散。與其這樣還不如主動解散,維護信譽。因此,野田以解散為由頭來推進他所謂的不惜犧牲自己的政治生命也要促進選舉改革夢想的實現,決定履行8月的承諾,“在近期問信於民”。
再者,此舉或許有助於擠壓第三極勢力政治空間。日本媒體分析認為,在野田看來,若年內不解散眾議院,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和大阪市市長橋下徹等人領導的第三極勢力將有充分時間準備大選,這將導致民主黨在下屆選舉中敗得更慘。
也有分析認為,野田此舉雖然遭到黨內的反對,但何時解散是首相的專有權力,雖然今後可能會有人因此退黨,但面對眼前的大選,大多數人也只能繼續留在民主黨。(記者 劉洪亮)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