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韓海警稱被殺中國漁民暴力抗法 試圖推卸責任

2012年10月18日 08:18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漁民與韓國海警衝突(資料圖)

  韓國海警17日為殺死中國漁民事件辯護,稱其是“正當執法過程中發生的事故”,“中國漁民激烈抵抗,韓國海警感到生命威脅,發射橡皮子彈”,5發子彈中的最後一發擊中中國漁民張某的胸口,致其死亡。韓聯社、《文化日報》等媒體17日紛紛發表強硬評論,渲染韓國海警開槍的“合理性”,鼓動海警“鼓足信心”繼續嚴厲打擊中國漁船非法捕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7日表示,中國駐韓國使館和駐光州總領館有關負責人已分別向韓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韓方立即公正、負責任地徹查此事,嚴懲責任人。

  韓國木浦海警署17日下午召開記者會,介紹對海警16日射殺中國漁民的初步調查結果。木浦海警署署長姜成熙表示,韓國海警完全是按照事先制定的執法方案開槍,由於相關搜查正在進行中,因此詳細物證還不能公開。與此前媒體報道的兩名海警受傷不同,調查顯示,雖然韓國海警在執法過程中遭到中國漁民手持鐵器攻擊,但警員都穿著防護裝備,因此沒有人受傷。根據調查,海警的橡皮子彈是距離中國漁民大約10米左右發射的,共發射5發,其中第一發為對空警告發射,第2、3、4發對中國船員發射,第5發擊中中國船員胸部。姜成熙對中國漁民死亡表示“遺憾”,並表示將根據韓國法律進行調查。

  韓國紐西斯通訊社17日稱,考慮到中國船員死亡事件涉及外交問題,木浦海警署正從多方面展開調查。首先是調查中國漁船“侵犯韓國專屬經濟區”的經過和抵抗過程,並從中國船員的“兇器”上提取指紋。海警已經對14名中國船員進行第一次調查,並對剩餘的9名船員採取留在漁船上候審的措施。同時,海警決定將死亡中國漁民的死因調查委託給韓國國立科學搜查研究院進行。韓聯社稱,死亡的中國漁民曾經“暴力抗法”,有大約5分鐘的音像資料“為證”。鋻於中國漁民在韓國海警執法過程中“暴力抗法”,海警正考慮以“特殊公務執行妨礙”的罪名提起訴訟。

  根據韓國媒體的報道,事發的“魯營漁”號漁船17日上午在韓國海警的押送下抵達木浦港,隨後接受相關調查。中國駐光州總領事安滕軍17日上午抵達木浦海警署處理相關事宜,並與被扣的7名中國船員進行面談,了解相關情況。據韓聯社報道,木浦海警署署長姜成熙對安滕軍表示:“對非法行為使用公權力不可避免。”

  韓國輿論則大肆渲染中國漁民的“兇殘”。《每日經濟》17日以“揮動兇器叫囂的中國船員死亡”為題報道稱,中國船員之所以中彈死亡,起因在於非法捕魚,中國船員的死亡和去年韓國海警被中國船員刺死情形“如出一轍”。文章稱,雖然韓國海警從去年末開始大幅放寬了對阻礙執法時槍支的使用限制,但中國漁民的“殘忍性”愈演愈烈。該報道稱,中韓圍繞漁業爭端遭受的人命損失“大部分”是韓國人,從2007年至今年7月末,共有2名海警死亡和37人受傷。該報道對中國船員死亡和受傷情況只字未提。

  《文化日報》17日發表社論稱,雖然中國漁船船員死亡事件是不幸的,但海警打擊非法捕魚的意志“決不能後退”。本次事件的責任在中國,中國漁船不僅造成韓國“漁業資源枯竭”,且去年12月還造成一名韓國海警遇刺身亡,中國政府對本國漁船的“非法行徑”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文章稱,海上專屬經濟區就是不許侵犯的“經濟領海”,韓國政府應該就此事件“堂堂正正”向中方説明,並以此為契機顯示韓國打擊非法捕魚的意志。韓國海警應該更加帶著“自信心”打擊非法捕魚,對自己的力量沒有必要“藏著掖著”,政府也應該加大相關支援力度。

  韓聯社17日發自北京的報道明顯對中方的表態不以為然。文章稱,中方就中國船員死亡事件要求韓方不要暴力執法,不過是老調重彈。“中國與韓國一樣,都不希望該事激化,因為中國正與日本就釣魚島展開全面對抗,沒有必要擴大外交紛爭戰線。但是由於中國網民對本國漁民死亡事件反應強烈,要求政府強硬應對,因此中國政府很有可能作出某種強硬的表演姿態”。評論同時指出,必須對韓國海警執法過程中是否存在錯誤進行調查,如果有問題須立刻改正。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執法,如果造成人員死亡,將導致對方國家輿論的惡化,希望海警在執法過程中最大限度避免危及人員生命行為的發生。紐西斯通訊社稱,中國船員死亡事件有可能演變成中韓外交摩擦。韓國政府希望該事件不要在中韓建交20週年之際對兩國關係造成惡劣影響,並在事發後立即展開行動,包括通報情況、表示遺憾、慰問遺屬等。

  《韓民族新聞》17日發表社論稱,中國政府對此次事件表示出非常重視的姿態,韓方無論如何應該徹底查明真相,在表現最大誠意的基礎上妥善處理該事件。社論認為,為防止類似不幸事件重演,中國政府應該加大對本國漁船的管理,韓方也應該拋棄強烈打壓的方式,將更多精力放在構築中韓漁業合作體系上。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