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英國人為何寬容哈裏?“本色演出”受同情

2012年09月01日 10:32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圖為哈裏王子(左)和威廉王子。(資料圖片)

  英國哈裏王子近日因不雅照曝光陷入輿論漩渦後,上萬網民在網上上傳裸照支援他。英國媒體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約75%的民眾仍然喜歡哈裏王子,其中部分是哈裏的粉絲。

  不同地位 不同人生

  英國文化較開放

  趙海建:哈裏並不是第一次“闖禍”,之前就曾爆出過穿納粹軍裝、酗酒、吸毒等醜聞。在這次不雅照事件爆出後,這麼多民眾支援哈裏,一個重要原因是,哈裏作為第三順位王位繼承人,畢竟沒有多少機會成為國王,同時又要面臨王室諸多方面的約束。就這一點而言,英國民眾可能會對他感到同情。而且,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英國的年輕人,喜歡派對十分正常,因此,哈裏的不雅照事件可能反而會讓很多英國民眾覺得,王子也像一個普通的英國青年,和他們心理上更貼近。如果哈裏是王位第二順位繼承人,註定要當國王,那麼,即使他再“調皮”,在英國王室的各種規則束縛下,他的表現可能也不同於現在;而且,他個人的責任感也會大不一樣。可以説,不同的地位,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黨建軍:哈裏幾乎沒有機會成為國王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換做威廉王子,發生同樣的事情,不論他多年輕,民眾都極有可能是另外一種不同的反應。實際上,對於威廉這位未來的國王和哈裏王子,英國人有不同的要求和期待。他們可以容忍哈裏這樣亂搞,但卻無法接受威廉做同樣的事。

  英國民眾支援哈裏還有一個原因,不雅照事件是哈裏的“本色演出”。如果哈裏以前一直以規規矩矩的好青年形象示人,那麼,這次事件可能會給他帶來更多的批評聲。但哈裏從小到大,展現在英國人面前的就是一個不守規矩的“壞男孩”形象,出格的事情幹過很多。可以説,不雅照事件並未超出英國民眾對哈裏的一貫期待。

  趙海建: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戴安娜。戴安娜在英國民眾中享有很高人氣,戴安娜15年前早逝,威廉和哈裏從此成為沒有母親的孩子,失去了母愛的關懷,這很容易讓英國民眾對他們抱有同情心,從感情上對哈裏做荒唐事抱以寬容心。可以説,哈裏在很大程度上還沾了母親的光。

  英國文化較開放

  黨建軍:多數英國民眾支援哈裏王子,這是哈裏不雅照事件的一個很有意思的轉折。英國民眾應該很清楚,王室成員儘管衣食無憂,但同時也面臨各種各樣的規矩和束縛,對一個青年人來説,生活在這樣的束縛裏應該會比較壓抑,因此,哈裏偶爾幹點出格的事,也可以理解。

  趙海建:實際上,英國人在很多方面比美國還要開放。看英劇就會發現,和英國人的重口味相比,美國的所謂重口味簡直可以説是小清新了。這方面可能有歷史原因,最初前往美洲大陸的就是英國國內的清教徒,其在宗教、社會觀念等方面均更為保守。因此,相對更為開放的文化也造成了英國民眾對哈裏的寬容和支援。

  李明波:對於英國王室,一方面要有英女王這樣高高在上的道德模範,另一方面也要平易近人、有血有肉,在一定程度上,威廉和哈裏現在正好分別承擔了這兩種角色,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趙海建:英國民眾對王室的感情很有意思,去年在倫敦採訪英女王登基六十週年時,在現場就可以感受到,雖然在英國的政治體制中,王室僅具有象徵性地位,但民眾對其的感情卻是真實的。王室就像是一個博物館,象徵著過去的輝煌歷史。哈裏不雅照事件剛剛爆出來之時,外界都以為英國王室面臨一場巨大的形象危機。但從英國民眾的反應來看,這場危機很快就會平息。而且,民眾的反應也證明了王室在英國依舊有很高人氣。王室的生命力依舊存在。

  王室融入精神世界

  李明波:像英國這樣的現代君主立憲制國家,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王室文化。在這些國家,王室已經不再像是傳統觀念中的落後存在,而是一種蘊含歷史的文化存在,是溝通現代與歷史的一座文化橋梁。儘管英國也出現過廢除王室的聲音,但從去年英女王登基六十週年大典,到這次的哈裏不雅照事件,就可以看出,不論是王室盛典,還是王室醜聞,英國多數民眾對於王室依舊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感情。

  黨建軍:英國王室走到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體制性的存在,而且成為英國民眾精神世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王室及其成員伴隨著幾乎所有英國人的成長過程,英國民眾在心理和精神上已經習慣了王室的存在。而且,英國王室不只有盡職盡責的女王和受到好評的未來國王威廉,還有不時爆出醜聞的哈裏王子。實際上,英國王室從來就不乏醜聞,所有“好人”與“壞人”、好事與壞事,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英國王室,也才是英國人真正看到和感受到的王室人生百態。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