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金正恩近期頻頻走進民眾生活 凸顯親民執政風格

時間:2012-07-17 08: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近期頻頻走進民眾當中,視察學校、商店、遊樂場等場所,關心婦女兒童生活。另外,金正恩還多次觀看各種演出,“米老鼠”和“小熊維尼”等美國迪斯尼卡通形象也首次登上朝鮮舞臺。有分析稱,金正恩工作重心已轉向民生,一系列視察活動凸顯其親民的執政風格。

  金正恩工作重心轉向民生 強調“以民為天”

  據不完全統計,在成為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的第一個月,金正恩進行了14次公開活動,其中有10次是視察軍隊和相關部門。專家稱,金正恩上臺後多次視察軍隊,有利於增強威信,得到軍隊效忠。其後,金正恩逐步加大對民生的關注力度,更加貼近群眾。從今年4月底開始,金正恩頻頻走進朝鮮民眾生活,視察住宅樓、遊樂場、商店等。專家認為,這也是一種“先軍政治”,在執政初期通過訪問軍隊穩定軍心,然後再把目光轉向民生。

  今年4月,朝鮮《勞動新聞》發表金正恩對朝鮮勞動黨中央的講話,反映出金正恩作為朝鮮最高領導人在治國方面的深層思考。在這篇講話中,金正恩強調要嚴守金正日的遺訓,他將“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列為最重要任務,認為解決糧食問題是最迫切的問題;並指出要把“以民為天”當成座右銘,視人民為天,無限推崇人民,把人民的要求和利益放在首位。

  金正恩強調,要在改善人民生活和建設經濟強國中帶來決定性轉變,提振國民經濟的先行部門、基礎工業部門,優先發展電力、煤炭、冶金和鐵路運輸部門,搞活國民經濟,穩定和改善人民生活,將朝鮮建設成為知識經濟型強國。分析認為,朝鮮今後要把更多精力和財力投向國民經濟關注民生。從某種意義上説,這意味著朝鮮執政高層工作重心開始轉移。

  金正恩還發出特別指示,要求成立“經濟改革領導小組”,並任命副總理盧鬥哲擔任組長。媒體分析認為,朝鮮經濟改革的出發點與核心是農業,目前正在制定經濟改革方案的改革小組也在深入討論農業改革問題。實施農業改革將會給朝鮮帶來巨大變化。

  今年4月,朝鮮西海岸地區遭遇50年不遇旱災,金正恩今年以來發表的兩次“勞作”中都強調了農業的重要性,將增加糧食産量放在首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時永明表示,朝鮮地處山區,糧食缺口常年存在,因此改善人民生活水準勢在必行。

  金正恩頻頻視察民眾基層生活 關心婦女兒童

  勞動節走進大館玻璃廠,六一前夕穿梭幼兒園、兒童用品商店;動物園、襪廠、平壤機場……近幾個月以來,金正恩的視察足跡遍佈朝鮮民眾基層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稱,金正恩以較高的視察頻率走進民眾,了解民情,多次發出口號改善人民生活。

  在視察萬景臺遊樂場時,金正恩發現園區內馬路嚴重損壞,他對幹部提出批評,並提出改建任務。這也是金正恩就任後,首次公開批評朝鮮幹部工作;在平壤襪廠,金正恩親自拿起襪子拉了幾下,表示品質不錯,穿上後不會滑落;在平壤機場,金正恩細心觀察建築外壁,還步入每個房間,觀看安裝得各具特色的珍珠吊燈、圓形吊燈等各種燈飾。韓國朝鮮專家分析認為,金正恩正在模倣他的祖父金日成,試圖打造一種親民、如父親般的形象。

  金正恩尤其關注朝鮮青少年兒童的生活情況。朝鮮今年舉辦隆重儀式慶祝少年團成立66週年,金正恩出席慶祝大會併發表執政以來的第二次公開講話。他還與朝鮮少年團代表合影留念,一同觀看銀河管弦樂團音樂會,並安排宴會贈送禮物。

  此外,金正恩還頻頻視察與少年兒童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所,走訪了兒童百貨商店、小學、幼兒園、遊樂場等。在視察慶上託兒所、幼兒園和小學時,金正恩詢問桌椅是哪個單位生産的,要求在走廊佈置帶有衣架的長椅,以便冬季和雨天時學生能在這裡挂上淋濕的棉襖和雨衣。金正恩走到餐室時,親自摸一摸地面,囑咐要讓孩子們坐在暖熱的炕上吃飯。在得知兒童們準備了節目時,金正恩表示再忙也要看孩子們的表演。表演結束後,他把表演獨唱的兒童叫到跟前,抱在懷裏撫摸孩子的面頰,詢問“現在幾歲?父母都幹什麼工作?”,並稱讚歌唱得好。

  除了少年兒童,金正恩還關注婦女們的日常生活。今年7月,他視察了平壤産院乳腺瘤研究所。金正恩強調,建好研究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和研究員安排在研究所,尤其要樹立好能夠預防和儘快發現乳腺癌的醫療體系。

  同時,美國媒體報道稱,金正恩正在為自己和他的國家塑造新形象,他允許婦女穿短褲、厚底鞋,戴耳環。此前,朝鮮會以穿著“過於資本主義”的理由將這些東西沒收。但是近幾年,這樣打扮的女性越來越多,她們也更加青睞厚底鞋。

  時永明認為,朝鮮在逐漸改革,民眾生活也在逐漸改善。如今的朝鮮人民生活相當開放,迪斯尼等西方經典形象也早已走進民眾生活。只是由於朝鮮的安全環境不夠好,其真實情況不為外界所知而已。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