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法經濟學家稱奧朗德“歐洲羅斯福” 期待其新政

時間:2012-05-11 14:57  來源:新華網

  不少人,尤其是那些已飽嘗緊縮政策之苦的歐元區國家民眾,都希望法國左翼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的上臺能開啟一個歐元區應對危機的新時代:一個更少緊縮更多刺激、更少“吃藥”更多“吃飯”的時代。

  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給奧朗德起了個飽含期待的外號“歐洲羅斯福”。他日前在法國《解放報》發表文章説,奧朗德當選法國總統與富蘭克林羅斯福1932年當選美國總統時面臨的危機相似。羅斯福上任之初,美國剛遭遇經濟大蕭條,羅斯福秉承“凱恩斯主義”精神,採取了一系列國家干預和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史稱“羅斯福新政”。

  皮凱蒂説,奧朗德也應“順應民意,實施新政”。他在文中支援奧朗德發行歐元歐元債券來籌集投資能源和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

  無獨有偶,希臘《新聞報》10日也刊登題為《奧朗德,“歐洲羅斯福”》的文章。飽受緊縮之苦的希臘人期待,法國人應帶領歐洲效倣羅斯福新政,著力拉動經濟增長。希臘《每日新聞》甚至認為,奧朗德有可能重新定義法德軸心作用,削弱德國在歐債危機中的主導作用。

  客觀來説,奧朗德和羅斯福的確有相似之處。首先,兩人接手的都是一個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的爛攤子。其次,兩人都屬於左翼,都信奉凱恩斯的干預主義,相信政府干預可以幫助經濟儘快復蘇。第三,兩人都擁有加強政府干預的社會輿論支援,兩人的上臺都得益於前任應對不利導致的巨大民憤。

  雖然有如此多共同點,但奧朗德不是羅斯福,也成不了羅斯福。首先,歐洲整體危機應對思路,奧朗德説了不算,還要看德國“鐵娘子”默克爾。而這位德國女總理10日重申,依靠擴大財政支出並新增債務來刺激經濟增長的做法只會讓歐元區陷入新一輪更深的債務危機,德國也不會支援歐元債券。

  雖然在競選階段,奧朗德和默克爾“話不投機半句多”,但一旦當選總統,奧朗德必須回歸政治家的務實理性,儘量和德國彌合分歧。否則法德軸心的矛盾公之於眾,必將摧毀市場信心。但默克爾不是凱恩斯信徒,她的危機應對理念是約束政府、盤活市場。因此,即便奧朗德真心想當羅斯福,“鐵娘子”也絕不會同意。

  其次,競選口號不等於上臺後的施政綱領。奧朗德當選總統後,他的政策將由法國面臨的經濟現實來決定。“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政府花錢刺激經濟,而目前法國窘迫的經濟和財政狀況沒有給奧朗德留下多少實施“新政”的空間。因此,多數觀察家預計,他執政之後的實際政策選擇不會如他競選中宣稱的那麼激進。

  再次,“羅斯福新政”真的就管用麼?在美國本土,對“新政”的反思已越來越多,尤其是政府干預開支大、效率低,而實際效果卻未見得好。對“新政”的反思甚至成為美國二戰之後新保守主義思潮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歐洲,不少經濟學家也警告,奉行福利國家思路的法國稅率已經相當之高,加大政府開支意味加稅,而加稅則將損害經濟本身活力。法國當務之急應是降低經濟運作成本,而不應繼續擴大政府。

  羅斯福不好當,“羅斯福新政”也不適合當下的歐洲。奧朗德強調關注增長或許給歐洲帶來些新思路,但這一思路註定只能是對既有思路的微調,而不是轉向。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