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普京第三次宣誓就任俄羅斯聯邦總統。
普京4年前離開總統寶座時,以其個人威望和執政的統一俄羅斯黨政治實力,完全有可能修改憲法中有關總統不得連任一次以上的條款。普京以“呵護憲法”為由,選擇暫別克里姆林宮,以總理的身份繼續為俄羅斯服務。僅從這一點看,普京接手的國家同過去相比已有很大不同。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固然有其穩定性,但現實的明智選擇同樣不容忽視。
在世人眼中,普京是一個超級現實主義者,普京本人對其現實感也毫不回避。面對蘇聯解體留下的亂攤子,身處艱難的轉型期,務實理應成為俄羅斯政治家的底色。維護國家的完整統一、處理敏感的利益調整,在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中捍衛大國地位,這一切都容不得絲毫浪漫,不能有任何閃失。領導力和執政力分散,不僅是政治家個人的悲哀,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也是國家混亂的同義語。
普京是位線條豐滿的政治家,其身上同樣有理想主義一面。在國內政治生活中,普京強調法制的尊嚴、政黨體系的健全和公民社會的活力。2000年,普京首次入主克里姆林宮時,曾提出過“向西一躍”。普京認為俄羅斯文明是歐洲文明的一部分,讓俄羅斯成為歐洲“平等一員”是其重要的外交理念。
俄羅斯是一個直至20世紀初才擺脫沙皇統治的國家。在長達數百年的歷史進程中,統治力的絕對強勢備受推崇,甚至被抬高到治理國家重要手段的地步。正是基於這一政治傳統,俄羅斯不少政論家在總結普京第一個總統任期“成功秘訣”時,講過類似這樣一段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擁有“雙保險”,即精英階層的敬懼和老百姓的熱愛。前者指“金融寡頭”和一些大實業家有在蘇聯解體前後侵吞國家資産的道義污點,後者指生産的恢復和油價高啟讓普京擁有改善民生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