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第十一輪談判日前在澳大利亞城市墨爾本閉幕。據澳方介紹,此次談判採取閉門會議形式,參與談判的相關領域代表高達500人之眾,議題廣泛、探討深入。各與會國代表面對傳媒時寡言少語,似乎與其躊躇滿志的宏偉目標不相匹配,而報喜不報憂的態度不免令人生疑。
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汶萊、紐西蘭、智利、秘魯九個成員國的代表會後舉行了新聞發佈會。除了表示談判取得了“重要進展”外,各國代表均拒絕透露談判具體內容。在媒體一再追問下,代表們僅就某些原則性問題簡單做答,並草草結束新聞發佈會,以致相關新聞報道寥寥無幾。
據澳大利亞談判代表哈米什 麥考米克介紹,談判內容涉及投資、技術性貿易壁壘、勞工事務、智慧財産權保護,原産地法規以及其他法律問題等廣泛議題。麥考米克表示,儘管未規定具體日程,參與本輪談判的T PP成員普遍期待,在2012年年內達成一項面向21世紀的“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協定”,以便降低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關稅,實現貿易自由化。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最初由智利、新加坡、紐西蘭、汶萊四個環太平洋國家于2005年6月發起。美國在2009年年底高調宣佈加入T PP談判。目前參與談判的九個國家擁有4.72億人口,國民生産總值佔全球經濟總量1/4。澳大利亞外交與貿易部估計,現有T PP成員之間年貿易額為約17萬億美元。
不過,談判代表們的雄心壯志並不能掩蓋TPP構想的先天不足。
首先,目前參與談判的T PP國家經濟發展水準極其不平衡,既包括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包括汶萊這樣的小國,在短期內就勞工、智慧財産權、農業等敏感問題達成高度共識並不容易。此外,TPP談判各方“跨太平洋”東西兩岸佈局分散,在經貿合作領域難言區位優勢。
其次,目前環太平洋地區已經存在“東盟10+3”等多邊經貿磋商機制,東亞經濟體間自由化、一體化趨勢不可逆轉。單從經貿合作層面看,TPP並不具備明顯競爭優勢,難以取代東亞區域合作的固有機制。
第三,美國作為TPP的最大玩家,力圖實現增強其在太平洋地區影響力的戰略目的,但與二戰後在歐洲力推“馬歇爾計劃”時的美國不同,今天的美國遠未走出金融危機陰霾,力圖通過TPP實現促進出口、創造就業的目的,在智慧財産權保護、勞工標準等問題上難以對其他TPP成員讓渡過多利益。這無疑增加達成協定的難度。
第四,儘管澳大利亞等國表示,TPP奉行開放政策,今後將力圖使TPP機制拓展至所有感興趣的亞太經濟體。然而,TPP談判的具體議程迄今對外高度封鎖消息,且遲遲不邀請或接洽作為東亞第一大經濟體的中國。這難免令人對其開放性、透明性、包容性産生疑慮。
儘管TPP成員對新聞界極力唱多談判進程,卻仍然難以掩飾在相關議題上的某些尖銳爭端。澳大利亞聯邦綠黨參議員克裏斯汀 米爾納透露,美國談判代表正力圖説服T PP談判各方接受所謂“投資者與國家爭端解決”條款。通過這一條款,外資企業能夠以一國法律損害企業權益為由,援引國際法相關規定起訴該國政府,謀求國際仲裁。
米爾納指出,此條款一旦寫入最終協議,將意味著美國大企業將獲取更大司法許可權,從自由貿易中蠶食更多利益。對此,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已明確表示,澳大利亞不支援賦予外國企業較本國企業更大法律權利的條款。
越南談判代表陳國慶告訴新聞界,在勞工標準問題上,越南反對將勞工標準作為變相貿易壁壘的做法,越方願意與任何TPP夥伴國討論改善勞工待遇的建議。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相關方面就此相持不下,TPP甚至會胎死腹中。
顯然,協調各方矛盾,儘早達成協定,實現重大擴容,是今後TPP成員的三大著眼點。在戰略目標散亂、區位定義模糊、分歧難以彌合的當下,樂觀姿態配合以含糊其辭,或許是代表們應付傳媒問詢的最佳方式。(傅雲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