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來,“中國話題”就成為美國大選中繞不開的話題。在今年的大選中,幾名候選人也不斷地利用中國問題大做文章。“超級星期二”這個關口,也成了他們“激揚文字”的時候。
羅姆尼認為,對中國的軟弱態度導致了美國企業的破産和工作機會的流失。他説:“如果我當上總統,這種狀態即將終結。”
羅姆尼還表示,如果他入主白宮,將提高中國輸入美國商品的關稅。他還信誓旦旦地説,在就任美國總統的第一天,他就會宣佈中國是操縱貨幣匯率的國家。
桑托羅姆則説:“與中國展開貿易戰,這樣在進行商業活動時,美國才能處於更加有利的地位。”他還鼓吹美國應該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對中國採取更為強硬的軍事立場。
金裏奇近日表示:“中國在智慧財産權等方面存在欺騙行為。”金裏奇指出,他不認為美國除此之外有更好的戰略。
保羅是唯一對中國“口下留情”的候選人。他主張美國政府應減少對經濟活動的干預,甚至提出取消所有的所得稅。保羅認為,美國不應該干預其他國家的內政,自尼克松總統訪華以來,美中關係總體來説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分析人士指出,對候選人的競選語言可以姑且聽之,因為入主白宮的政客絕少能兌現對選民許下的承諾。奧巴馬總統也不例外,當年競選時他曾堅定地表示上任後將關閉關塔那摩基地,但此事迄今也沒有進展。
羅姆尼等人對中國的指責多是“政治狹隘”的表現。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很多美國專家都表示這不是導致美中貿易不平衡的原因,人民幣升值無法緩解美國經濟的困境。美國參議院通過“匯率法案”後,該法案在眾議院一直懸置,因為掌控眾議院的共和黨人擔心與中國促發貿易戰的後果。
美國政客不反思紓緩自身困境之道,只知一味抱怨甚至指責別人,這不僅誤導了美國民眾的心理,也不利於美中關係“大得不能倒”的根基。(記者 鄒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