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韓國的大選年,到年底將分出勝負。按照韓國憲法,五年一屆的韓國總統不能連任。但執政黨的業績如果能夠取信於民,其推出的新總統候選人才能于翌年初成為青瓦臺的主人。
對韓國選民來説,衡量執政黨業績的標準主要在於政治清廉、外交成就和經濟增長等三大領域的政績。
李明博政權上臺以來,主要官員沒有捲入重大的“醜聞和腐敗案件”,政治上清廉、勤政的形象基本確立。但執行“親美路線”的現政權在外交上卻“乏善可陳”,比如一段時期以來對日關係緊張、歷史問題交涉毫無突破;利比亞撤僑反應遲緩、在利大宗投資權益受損;對北方外交屢屢碰壁;等等。執政黨拿什麼來“爭票”呢?只能在“經濟增長”這個選民可以普遍受益的領域做文章了。那麼,最近韓國經濟的成績單如何呢?
經濟總體業績不俗
韓國屬外向型經濟體,它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全球系統性經濟風險的同步承受者。李明博入主青瓦臺僅一年半,其締造世界一流經濟強國的計劃就遭遇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好在韓國的大型企業在危機之前就已經謀求轉型,沒有一個在2008-2011年間倒下。因此儘管韓國經濟外部環境持續低迷,但韓國經濟總體業績不俗。
數據顯示,韓國的國內生産總值在李明博執政的第一年即2007年曾達1.05萬億美元的規模。但此後,全球金融危機和韓元貶值導致韓國國內生産總值在2009年跌至9310億美元。按此計算,韓國的經濟規模排在全球第15位,但與排在其前兩位的澳大利亞和墨西哥差距很小。而按照2010年的國內生産總值計算,韓國則超過澳大利亞和墨西哥,站上了全球第13名的位置。韓國2010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2%,達1150萬億韓元(按當時匯率約為1.002萬億美元),時隔3年重新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另外,按照世界銀行當時統計的韓國4874.7萬總人口計算,韓國2010年每人平均生産總值約為20500美元,這是該指標自2007年突破2萬美元(21695美元)之後,時隔3年再次超過2萬美元。2011年初,韓國政府曾經預計當年韓元兌美元匯率以及國際油價會趨於穩定;在此基礎上,韓國經濟若能達到政府設定的5%增長目標,韓國的每人平均生産總值有望在2011年年底達到2.3萬美元。但是,利比亞戰爭直接推動了國際油價上漲,韓元幣值和國內物價同時出現波動;加上2011年第四季度歐洲市場萎縮的負面影響,2011年全年韓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僅為3.6%。
韓國是個非常喜歡對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進行國際排名的國度,為了彌補國內生産總值增幅稍有欠缺的不足,韓國政府開始主打“外貿成就牌”。韓國主流媒體聲稱:對於韓國來説,2011年12月5日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日子。根據韓國關稅廳的統計,截至當天,韓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使得韓國成為世界上第九個年度外貿總額突破1萬億美元的國家。1988年韓國年度外貿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在23年裏增加了10倍,顯然是前所未有的成就。在外貿總額大幅增加的同時,貿易結構和貿易對象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如出口産品結構發生明顯優化:2007年以來,高附加值産品的出口成為主流。如今半導體晶片成為第一大出口商品,佔全部出口的15.1%;船舶和汽車所佔比例分別為10.5%和7%。出口已經成為拉動韓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0年韓國經濟增長率為6.2%,其中來自於出口的增長率為3.9%。
同時,韓國貿易多邊化成果顯著。在李明博政權的努力下,韓國對外貿易範圍明顯擴大、對美依賴程度明顯降低,2011年其出口對象國達到235個。韓國官方強調:自2008年以來,接連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和歐美債務危機導致發達國家購買力明顯降低。在這種背景下,韓國出口依然保持增長,佔世界市場的份額不降反升,其主要原因就是李明博總統設計和踐行的貿易多元化戰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