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抗巴列維的鬥爭中,MEK與霍梅尼領導的什葉派宗教組織一度結盟。可是當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霍梅尼掌握政權後,數千名MEK成員被捕和被殺。1981年6月20日,MEK舉行示威,卻遭到嚴厲鎮壓。同年6月28日,一顆炸彈在伊朗政府大樓門口引爆,導致70名高級官員遇難。8月30日,伊朗新當選總統拉賈伊和總理巴霍納爾也被炸身亡,MEK成員克什米裏被證實是爆炸案主犯。
隨著兩伊戰爭的爆發,霍梅尼把注意力轉到同薩達姆作戰,邊界管制鬆懈,MEK骨幹成員紛紛流亡法國,這使得伊朗和法國關係惡化。1986年,法國總理希拉克同伊朗做了一筆交易——德黑蘭幫助被黎巴嫩真主黨扣押的法國人質獲釋,希拉克則迫使MEK總部遷出法國。隨後,MEK于1986年將總部遷往伊拉克,得到薩達姆的庇護。
據美國國務院的文件顯示,直到2003年薩達姆倒臺前,MEK一直都接受伊拉克的財政和軍事援助。到1988年兩伊戰爭即將結束之際,MEK已擁有7000名武裝人員,自稱是“伊朗民族解放軍”(NLA),武器由伊拉克提供。
美軍走了,他們怎麼辦?
兩伊戰爭結束後,MEK繼續與薩達姆合作。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後,薩達姆政權被嚴重削弱,伊拉克國內的庫爾德人和什葉派趁機起事,MEK協助伊拉克共和國衛隊進行鎮壓。20世紀90年代,MEK成員多次滲透到伊朗境內實施暗殺,許多伊朗官員被害,其中包括陸軍准將阿裏 薩亞德 希拉茲。
2003年英美聯軍攻入伊拉克後,MEK的阿什拉伕營地也遭到轟炸,華盛頓認為該組織是薩達姆的重要支柱。4月15日,美軍同MEK達成停火協定:MEK放下武器,美軍不將他們遣返伊朗,允許他們自主管理營地,併為其提供後勤支援。隨後,3800名MEK戰鬥人員投降,美軍繳獲2000余件武器(包括19輛坦克)。這件事引起美國輿論譁然,因為MEK早就被美國政府認定為“恐怖組織”,而美軍同“恐怖組織”握手言歡更讓人不齒。
其實美軍收留MEK是有企圖的,MEK將伊朗核計劃細節透露給美軍,並警告説伊朗正加快研製核武器。鋻於MEK的威脅,伊朗曾想同美國達成妥協,即伊朗撤消對哈馬斯和真主黨的支援,並向西方國家開放核設施,以換取美軍取締MEK,但這一談判最終未果。
隨著伊拉克政權逐漸被親伊朗的什葉派勢力控制,MEK在伊拉克的日子也開始不好過了。2009年元旦,美軍將阿什拉伕營地管理權移交給伊拉克政府,就在同一天,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宣佈不允許MEK利用伊拉克土地從事反伊朗活動。1月23日,伊拉克國家安全顧問魯巴伊訪問德黑蘭,重申了馬利基總理的態度。7月29日,伊拉克軍隊向迪亞拉省的MEK成員開火,8名MEK成員被打死,由於美軍干預,才使MEK武裝免於被圍殲。事實上,美國很清楚,MEK的目標是推翻伊朗現政權,美國需要這樣的同盟者。(王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