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在全美範圍愈演愈烈,並波及加拿大、英國、荷蘭等國。隨著這場抗議活動的聲勢和範圍不斷擴大,媒體的關注程度不斷上升,美國各界及其他國家對這場運動的反思也在不斷深化。
直擊美國貧富懸殊“軟肋”
《紐約時報》9日發表社論稱,收入不平等正在碾碎美國的中産階級、擴大貧困人群,並可能製造出一個有能力、有意願工作卻沒有工作的永久性下層階級。抗議者中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正表達失去機遇的一代人的憤怒。社論認為,極端不平等是經濟機能失調的標誌,當前美國公司利潤在美國經濟中的份額為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準,而工人薪酬的份額則降至最低。研究顯示,這種極端不平等與教育退步、健康惡化、公共投資減少等密切相關,並扭曲了政治權力。正因為此,“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不滿者。
洛杉磯專欄作家劉易斯 維加10日對本報記者説,“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不斷升級、蔓延,表明美國目前所面臨的關鍵問題已不是黨派爭議,而是全民不滿。維加特別指出,近來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發生的抗議表明,發達國家對這種抗議活動並沒有免疫力。
美國佛羅裏達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戴安娜 羅林格稱,“佔領華爾街”是美國中間階層的茶黨運動。抗議者厭煩了政治家的不停爭吵,背負著美國的負擔(稅收)。他們想要改變,但是如何改變、變成什麼樣卻並不清楚。
隨著抗議活動的升溫,其組織者和參與者“佔領欲”也在膨脹。美國東西方研究所副總裁兼公共政策部主任納戈爾斯基和紐約大學應對全球不安全問題項目主任理查德 戈萬告訴本報記者,“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的組織者已經通過網路計劃于10月15日發動主題為“為世界改變而聯合”的抗議活動。如何應對新生代借助新興網路媒體的威力,發泄對社會現狀的不滿,是各國政府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