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在日本東京,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前排中)率內閣成員集體亮相。新華社發(關賢一郎攝)
菅直人剛任民主黨“老大”時,給“黨的締造者”小澤安排的位置是有名無實的“黨首助理”一職,氣得“小澤派”大嚷“太侮辱人”。
儘管“脫小澤派”及菅直人有“辱人”之力,但在外界看來,“小澤派”依然是民主黨內的最大派系。所以在黨首選舉的最後時刻,當小澤明確地為經濟産業大臣海江田萬里站臺,對本派同仁説“為了海江田萬里首相的誕生,望諸位一致合作”時,日本媒體即稱“海江田封相在望”。
但也有分析人士在觀察作為民主黨“新生代”代表的前原誠司能否聚集起黨內的“脫小澤派”人氣,扳倒“小澤派”人選。而最後,無論是有小澤“托身”的海江田,還是年輕俊朗、名校出身、被視為民主黨“明日之星”的前原誠司,都敗于野田佳彥。
野田佳彥的競選承諾是讓自己做一條如在水底取食的泥鰍,投身於日本“渾濁的政治”,“滿身汗臭地、全心全意讓這個國家前進”。
顯然,以這樣的“地板價”姿態昭示於人的“泥鰍的抱負”,受到了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