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艾琳”吹襲美國東岸,美國傳媒早早大肆渲染,華盛頓、紐約政客更“寧殺錯勿放過”,史無前例要求數百萬人疏散,紐約更將市內交通全面“煞停”。但風災威力遠不及當初預期,市民對此怨聲載道。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有時事評論員更認為,華盛頓的過敏反應可能導致“狼來了”效應,變相使將來或有更多人死於風災。
其中,紐約尤其被美國傳媒繪影繪聲,形容為最受風暴威脅的城市。法新社認為原因不外乎紐約的特殊地位:既是美國最大城市,又是媒體和金融中心,而且是地球上最“上鏡”的地方之一,所以長久以來都是好萊塢不少災難片的背景。
華盛頓和紐約政客也火上加油,紐約市長彭博下令大規模疏散,總統奧巴馬為了防止“艾琳”變成他的“卡特裏娜”,更煞有介事縮短度假,“坐鎮”抗風。但至今風災災情未如預期嚴重,相反紐約市全面關閉市內交通,導致全市癱瘓,交通為時數日才能恢復,帶來經濟損失卻是無可估量。有市民認為,當局根本不應該發出全面疏散令。
福克斯電視臺評論員邁克爾斯認為,西方傳媒和政客都須為事件負全責。他指政府拚命吹噓“艾琳”的威力,下次要説服美國人為風災做準備,將會變得更困難,屆時或有更重大死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