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避險 國際資本會否加速流入國內
由於評級遭降低,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最安全投資品的美國國債受到質疑。國際資本紛紛尋找新的避險方式。在美債遭遇前所未有信任危機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預期及經濟持續發展的前景,使中國或成為國際資本的“避風港”。
“標普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會使更多熱錢涌到中國。”安邦諮詢首席研究員陳功説。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提供的數字顯示,自去年6月匯改重新啟動以來,人民幣重回升值通道。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2.3%,匯率升值預期成為吸引資本流入的重要因素。
同時,供求關係偏緊加上存貸款基準利率三次上調,導致今年以來資本價格不斷攀升,貨幣市場利率多次出現暴漲,銀行貸款利率普遍上浮並且幅度加大。目前,僅以存款基準利率來衡量的中美利差已超過3%,為近十年來最高。這成為國際資本進入中國避險的一大動因。
連平認為,如果國際資本加快流入國內,將導致貨幣政策偏向收緊,並通過頻繁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來回收因資本流入增加的流動性。這將使許多企業面臨更嚴重的融資難題。
平安證券研究員何慶明等分析説,美國主權信用等級遭遇下調,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推出的可能性加大,會繼續加快美元的貶值,進而造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加劇中國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同時也使中國龐大的美元外儲面臨貶值風險。
陳功説:“目前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約1.16萬億美元。預計此次影響約為60個基點,這意味著損失可能達到六七十億美元。”與美元貶值相對應的是,人民幣將會被迫加速升值。這也勢必影響到中國企業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