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日本宮城縣東松島市,一名小女孩在大人的幫助下向地震和海嘯遇難者的靈柩上撒土。新華社/共同社
衛星拍下了一組日本大劫難前後對比圖:
一邊是綠野千里,一邊是滿目瘡痍;
一邊是繁華的城市,一邊是斷垣殘壁;
……
同一座島嶼上,頃刻間面目全非,在那猝不及防的一瞬間——
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一個驟然凝固在日本東北沿海一所小學挂鐘上的時刻,一個對日本人民刻骨銘心的時刻。
特大地震,芮氏九級。地軸因此偏移約16.5釐米,時間在每天中縮短1.6微秒,地球因之發生了“乾坤挪移”。
超強海嘯,以兩倍于普通海嘯的抵岸流速,吞噬了日本東北三縣沿海,環太平洋53個國家和地區拉響警報。
嚴重核泄漏,白色的雲團隨著爆炸聲騰空而起,因核輻射疏散的範圍從10公里延至20公里,再到80公里……持續多日的緊張與不確定導致多國民眾恐慌,為全球核安全管理敲響沉重的警鐘。
三大劫難接踵而至,日本列島災情慘烈,世所罕見。
開裂的地縫,咆哮的巨浪,扭曲的橋梁,核爆炸的陰雲……這些曾出現在電影《2012》裏的鏡頭竟如此真實地出現在日本的國土上。災難的不期而至與人類對未知的憂慮竟如此地不謀而合。
截至3月23日——震後第12天,9408人確認死亡,14716人失蹤,30多萬人無家可歸。
我們無法抗拒災難的發生,但需要從災難的悸痛之中尋找啟示,學會思考,思考如何與災難保持距離,思考如何有效應對災難——從無情的災難中找到內在的力量,走出一條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