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全球核走私18年 20余起可造初級原子彈

時間:2010-12-26 10:00   來源:人民日報

  據統計,1993年以來全球共掌控核走私事件約1600起,其中有20余起走私的核材料足以製造初級的原子彈,而且據信這些被掌控的核走私事件只佔實際核走私活動總數的5%至10%。核走私犯罪之所以如此猖獗,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核武器日益小型化與核武器管理混亂使得核武器及核技術外泄的可能性增大;二是恐怖主義組織獲取核武器的意願和能力在增強;三是核走私給參與走私的人帶來高額利潤。可以説,目前的國際核安全形勢非常嚴峻,世界安全面臨著巨大挑戰。

  “911”事件之後,反恐和防止核擴散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要目標,為防止核恐怖主義,美國從1992年以來啟動了大量的防止核擴散計劃,“第二道防線”計劃就是其中之一。該計劃由美國能源部于1998年發起,之所以取名“第二道防線”,是相對核材料衡算和實物保護等第一道防護措施而言的,主要手段是通過與外國政府合作,在邊境、機場、海港及其他可能的入境點,安裝專業輻射探測設備,搜查非法運輸的核材料與放射性材料。截至2009年10月,全世界共有335個地點安裝了探測設備。

  為了防止核走私,開發此類輻射檢測設備是必要的,但不能將希望完全寄託在技術手段上。國際社會10多年來防核擴散的經驗證明,大部分反核走私行動的成功,都是來自共謀人員告密以及良好的警力和情報工作,而不是單純依靠檢測儀器。從長遠發展看,要有效防止核擴散,還需要大國採取切實行動,凝聚國際社會共識,提高在打擊核恐怖領域的全球協力,並注重發揮國際軍控機構的協調作用,完善國際軍控體系,發展多邊軍控,這應是真正的努力方向。(高倚天)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