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議長及政府總理人選的最終敲定,吉議會組閣風波暫告段落,國內政局也會逐步趨於穩定。但近年來,吉因為國內局勢持續動蕩,工業與農業生産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國家預算赤字已相當於國民生産總值的三分之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阿坦巴耶夫在當選總理後表示,未來政府的工作將主要集中在大力打擊腐敗、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扶持能源和農業等領域發展、保障居民就業及消除貧困等方面。雖然阿坦巴耶夫對新一屆政府信心滿滿,但未來一個階段,新議會和政府如何有效穩定經濟和民生,如何化解內政和外交困局,如何獲得國際社會的更多認同,如何獲取更多資金及人道主義援助等都將是新一屆議會和政府面臨的主要任務。
在內政方面,首先,由於吉中央政權孱弱,各派政治力量,包括巴基耶夫殘余勢力、盤踞在南部的宗教極端主義勢力等政治力量仍蠢蠢欲動,吉新政府是否有能力掌控大局,尚難定論。其次,進入新一屆的各政黨擔心議會被解散,在“倉促”間求同存異,艱難組閣,當地媒體已對執政聯盟內部的長期穩定性提出質疑。再次,“阿塔-梅肯”(祖國)黨和“尊嚴”黨這兩個擁有傳統優勢的政黨未能獲得既得利益,他們不會甘心“失敗”,淪為政壇配角,一定會借機向新政府和議會發難。最後,2005年,巴基耶夫通過“街頭政治”成功推翻阿卡耶夫政權後,“街頭政治”便成為吉反對派向政府發難的“不二法門”。今年“四月事件”後,巴基耶夫黯然出走,又一次證明了“街頭政治”在吉爾吉斯斯坦這塊政治土壤上的威力。一旦政局不穩,各方政治勢力屢試不爽的“街頭政治”難免會死灰複燃。